阳浮发热
中医术语。 指脾肾阳浮不敛的发热。见《金匮翼·阳浮发热》:“阳气虚浮,其端有二:或脾胃气虚,阳浮于外。其症上见呕恶,下为溏泄,其脉大而不实。 身虽大热,切忌寒凉,宜甘辛温药温其中,使土厚则火自敛也;或肾虚火不归经,游行于外,其症烦渴引饮,面赤,舌刺,唇黑,足心如烙,或冷如冰,其脉洪大无伦,按之微弱,宜八味肾气丸主属,导火下行也。 ”多由平素阳气不足,或寒证日久伤阳,或误用、过用寒凉,以致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或为戴阳,或为格阳,虚阳浮越于外而见发热。症状特点以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嗜卧,腰膝酸软为主。 治以温补脾肾。方选肾气丸或右归饮加减。 见发热、虚阳发热等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