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柴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柴胡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银胡(《本草求真》),沙参儿、土参、白根子、牛肚根(《中药志》),山菜根、山马踏菜根(《山东中药》)。 基源 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根。 原植物 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S.gypsophiloides Fenzl) 历史 银柴胡之名始见于《纲目》柴胡项下。直至清代一些本草中,才将其由柴胡中分出。 如《本草汇》载:“柴胡产银夏者,色微白而软,为银柴胡。”所述与今正品银柴胡一致。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 王根圆柱形,直径1~3cm,外皮浅黄色,根头处多疣状突起的茎部残基。茎直立而纤细。节略膨大,节间距1~2cm,上部二叉状分枝,密被短毛。叶对生,无柄,叶片披针形,长5~30mm,宽1.5~4mm,全缘。花单生于叶腋,直径约3mm;花梗长约2cm,萼片5,披针形,长约4mm,绿色,边缘白色、膜质;花瓣5,白色,全缘,瓣端2深裂;雄蕊10,2轮,花丝基部合生,黄色;子房上位,花柱3。蒴果近球形,外被宿萼,成熟时顶端6齿裂。 种子通常1粒,椭圆形,深棕色,种皮有多数小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521页.图38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干燥草原及山坡悬崖石缝中。分布于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及内蒙古等省区。 附注 石竹科植物混充“银柴胡”入药的有以下5种。 ❶ 灯心蚤缀Arenaria juncea Bieb.,又名山银柴胡、小无心菜。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新疆等省区。(图见《中药志》.第2册.522页.图385)❷ 旱麦瓶草Silene jenissensis Willd.,又名黄柴胡、铁柴胡。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等省。 (图见《中药志》.第2册.523页.图387)❸ 蝇子草Silene fortunei Vis.,又名苍蝇花、野蚊子草。参见“脱力草”条。 分布于甘肃等省。 (图见《中药志》.第2册.525页.图392) 以上5种植物的形态特征检索表如下。 1.萼片离生,花瓣无爪,花柱3。 ❶ 灯心蚤缀 1.萼片合生,花瓣具爪或无爪,花柱3或2。 2.圆锥聚伞花序,萼脉10条,花瓣具长爪,喉部有舌片2,花柱3。 3.叶片狭长圆形至披针形,花瓣多叉状细裂。 ❸ 蝇子草。 3.叶片线状披针形,花瓣2裂。 ❷ 旱麦瓶草 2.伞房状复伞花序,萼脉5条,脉间膜质,花瓣无爪,花柱2。 3.叶片窄披针形,长4~5cm,宽1~3cm。 ❹ 窄叶丝石竹 3.叶片宽披针形,长4~6cm,宽5~8cm。 ❺ 丝石竹。 。【生药】: 采集 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银柴胡药材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 丝石竹药材产于甘肃、山西、河南。窄叶丝石竹药材产于甘肃。灯心蚤缀药材产于东北、华北及新疆。 本品在浙江、安徽、山东、天津、辽宁充作“银柴胡”使用。旱麦瓶草药材产于华北及山东。 本品在江苏、上海、广西、河南、山东、吉林、贵州充作“银柴胡”使用。 鉴别 性状 ❶ 银柴胡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1~2.5cm。 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具孔状凹陷,习称“沙眼”,从沙眼处折断有粉沙散出,并可见棕色裂隙。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❷ 丝石竹根圆柱形或圆锥形,长10~15cm,直径2~5cm。市售品多已除去棕色外皮,但纵皱的凹陷处有残余而形成棕白相间的纹理。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可见异型维管束2~3轮。有强的苦涩味。 ❸ 窄叶丝石竹根细圆柱形,长4~6cm,直径0.5~1.0cm。表面深棕色至灰棕色,粗糙,多横向的皮孔样突起,栓皮较厚而易剥离。 质较坚硬,折断面可见异型维管束。味苦涩。 ❹ 灯心蚤缀根头部残留多数长2~3cm直立的细圆柱状根茎。根圆锥形,长10~20cm,直径1.5~4.0cm,表面灰棕色,上部有多数密集的细环纹。质松脆,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多裂隙。味略苦辛。 ❺ 旱麦瓶草根头顶端有少数细小疣状突起。根细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2.0cm。表面略具纵纹,黄色或黄棕色。质较脆。 味微辛。 显微 根(直径1.5cm)的横切面观,木栓层为10数列黄棕色木栓细胞,韧皮部较狭窄,薄壁细胞含油珠。 木质部宽广,占直径的大部,木射线细胞含大量砂晶。(图见《中药志》.第3册521页.图383)银柴胡粉末淡黄色。 ❶ 草酸钙砂晶极多,散在或密集充满于薄壁细胞中,呈三角形,箭头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7μm。 具缘纹孔导管粗大,易破碎,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横向延长,并列或互列,有的纹孔口横向连接。网纹导管较细,网孔大,侧壁具穿孔。 (图见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149页.图149)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化学】: 银柴胡含α菠甾醇、豆甾-7-烯醇[1]、棕榈酸、呋喃3羧酸酯、汉黄芩素[2]。 栽培的银柴胡含α-菠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豆甾-7-烯醇及其葡萄糖甙、β-谷甾醇、豆甾醇和银柴胡环肽[3]。丝石竹根含皂甙、甙元为丝石竹皂甙元[4]。银花丝石竹含丝石竹甙(Gypsoside)、荭草素、高荭草素[4]及4个皂皮酸多糖甙[5]。 灯心草蚤缀根含皂甙[6],生长在银、铅、锌矿区的灯心草蚤缀含微量元素Cu、Zn、Pb、Ni、Fe、Mn、Co等,其中Zn含量较高[7]。 旱麦瓶草含皂树酸(Quillaic acid)[8]。蝇子草根、叶预试验显生物碱、皂甙、鞣质、淀粉反应[9]。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学杂志 1991;26(5)∶266 [2] CA1981;94∶153447a [3]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1;8∶269 [4]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6 [5] Phytochemistry 1991;30(3)∶927 [6]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2 [7] 植物学报 1991;38(7)∶529 [8] 中药通报 1988;13(2)∶35 [9]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0。【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本经逢原》:“甘,微寒。” 归经 入肝、胃经。 ❶ 《本经逢原》:“行足阳明、少阴。” 功效 清热凉血。 主治 阴虚发热,小儿疳热,久疟。 ❶ 《本草经疏》:“治劳热骨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青蒿、鳖甲、地骨皮,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盗汗。 ❷ 配黄连、生地、阿胶、蒲黄,治肺热咳血,胃热吐血。 ❺ 配党参、黄芩,治小儿疳积,低热,消瘦。 ❻ 配连翘、黄芩、栀子、党参,治小儿麻热。 方选和验方 ❶ 清骨散(《证治准绳》)治骨蒸劳热:银柴胡4.5g,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g,甘草1.5g。水煎服。 ” ”。【医药家论述】: ❶ 张秉成《本草便读》:“银柴胡,无解表之性。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痨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功。” 《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中用之。凡入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若用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咳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 ” 而以今之功用言之,治虚热骨蒸,自有实效,断非北柴胡之升阳泄汗可比;然则古人谓柴胡为虚劳之药者,亦指银柴胡言之也。赵恕轩《纲目拾遗》,谓热在骨髓,非银柴胡莫疗,用以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及小儿五疳羸热,盖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固虚热之良药也。苟劳怯而未至血液枯绝,以此清理虚火之燔灼,再合之育阴补脾,尚可徐图挽救,非北柴胡之发泄者所可同日语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