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钩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钩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锥栗、厚栗(湖南),木栗(浙江),大叶锥栗(广西),猴板栗(湖北),葫芦树(安徽)。 基源 为壳斗科栲属植物钩栗的果实。 原植物 钩栗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又名钩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钩栗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钩栗生江南山谷,大木数围,冬月不凋,其子似栗而圆小;又有雀子相似而圆黑,久食不饥。”所指即本种。 形态 为常绿乔木,高达30m;幼枝无毛。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15~30cm,宽5~10cm,边缘中部以上或上部具疏齿,两面无毛,下面幼时有红锈色鳞粃,老时变为银灰色,或带黄棕色,侧脉15~18对;叶柄长1.5~3cm。 雄花序圆锥状或穗状。雌花单生于总苞内。壳斗球形,规则地4瓣裂,连刺直径6~8cm,壁厚3~4mm;苞片针刺形,长1.5~2.5cm,基部合生成束,全部遮蔽壳斗;坚果为顶部压扁的圆锥形,直径2~2.8cm,长1.5~1.8cm,密生褐色绒毛。花期5~6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23页.图8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湿润的山地上。除台湾和广东(海南)外,产于长江以南各地。 。【生药】: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 【化学】: 附 树皮含鞣质。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17 【药性】: 功效 健脾止痢。 主治 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水磨成粉,加糖冲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钩栗水磨制成淀粉,晒干备用。服时先用温开水调成浆状,加糖适量,再用开水冲热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