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子芒
【生卒】:1922-1978 【介绍】: 原名杨复冬、杨瑾钟,曾用笔名羊思、文海犁、易窕、马速、箫笛。 湖南长沙人。童年即在《小朋友》上发表小诗《〈小朋友〉十岁,我也十岁》。 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儿童》旬刊上连续发表小说和童话,反映少年儿童参加抗日救亡的现实。中学毕业后曾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因病辍学。 后来当过报纸记者、编辑。1946年参加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写过一些讽刺反动当局的童话、诗歌。 解放后,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文革”期间备受迫害,无法继续写作,而粉碎“四人帮”后又遽然病逝。 他擅长写童话、小说,结集出版的有:童话集《孔雀的火焰》、《邮票上的孩子》、《五个月亮》,小说集《强盗的花园》等。其中童话《孔雀的火焰》于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合作评奖三等奖,并拍摄成美术电影。此外,摄制成美术电影的还有《谁唱得最好》、《等明天》、《湖上歌舞》等。除童话、小说外,他也写散文、故事、传记和理论文章。 如儿童故事《鲜花》、《信和礼物》,传记文学《鲁迅传》,散文《盲童的画》,低幼文学作品《小辣椒》、《爱跳舞的梅花鹿》,理论文章《幻想——童话的翅膀》、《杂谈儿童文学》等。他病逝后湖南少儿出版社还整理出版了《钟子芒作品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