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行宪国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行宪国大

“行宪国民大会”的简称。中国国民党政府1948年3月召开的国民大会。1947年1月1日国民党政府正式颁布中华民国宪法;3月制定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罢免法;11月进行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1948年3月29日国民大会在南京开幕,代表总数3 045人,出席代表1 679人。其中国民党党员占代表总数的75%。主要任务是选举总统、副总统。开幕后,经过激烈竞争,4月6日选出以蒋介石为主席的主席团,会议正式开始。4月19日,蒋介石以多数票当选为总统。4月23日,在选举副总统时,李宗仁得750票,孙科得559票,程潜得522票,均未达到法定票数;次日举行第二轮投票,仍无人达到法定票数;4月28日,举行第三轮投票,也无人达到法定票数,因孙科和程潜得票数少于李宗仁,依法退出;4月29日,举行第四轮投票,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会议还通过反共的动员勘乱时期临时条款,其中规定,“勘乱”期间,扩大总统权限,实施宪法要等到“勘乱”结束以后。会议于5月1日闭幕。


行宪国大

国民党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召开的以选举总统副总统为中心议题的所谓国民大会。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在南京举行,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在会前及会上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总统及副总统竞选人使用种种手段拉选票,最后蒋介石当选总统,李宗仁当选副总统。会后,蒋、李组成新的国民政府。

行宪国大

行宪国大Xingxan guoda

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决定1948年为“行宪年”。所谓“行宪”,就是开始实行所谓民主宪政,并按照宪法规定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1947年11月,国民党政府成立了以孙科为主任的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在国民党内成立了“选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大会代表的选举和筹备事宜。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在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679人。蒋介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其后,国民党内部各派经过激烈的争夺,大会经过4次投票,于4月29日选出李宗仁为副总统。5月1日,大会闭幕。5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其后,组成了行宪后的政府,由翁文灏、孙科、王宠惠、张伯苓、于右任分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院长。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更加激化。

☚ 戡乱总动员令   辽沈战役 ☛

行宪国大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集“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

行宪国大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行宪国大”。中心议题是选举正副总统。在选举副总统时矛盾尖锐,美国决定扶植桂系首领李宗仁为副总统,以便在必要时替代蒋介石,而蒋介石则内定孙科为候选人。经过复杂的争斗,四次投票,最后李宗仁以微弱的多数当选为副总统。5月20日,正副总统宣誓就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