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
【生卒】:276—324 【介绍】: 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玄学家。 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博学多才,好经术,善词赋。 精于五行天文卜筮之书,据传能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被道教奉为水府仙伯。 东晋初年,任著作佐郎,后任记室参军。因不愿为谋反者王敦效力,被杀。 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哲学上,提出“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的论断,否定差异的客观性,认为差异是主观自生的:“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 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 ”(《注山海经序》)坚持以无为本的观点,主张遗形丧智,冥寂放浪,不分物我,不遣是非,万物玄同,混而为一。“不物物我我,不是是非非。”(《客傲》)主张逍遥,企求长生,“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游仙诗》)把超脱世俗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承认天人感应,明确提出:“天人之悬符,有若形影之相应。应之以德,则休祥臻;酬之以怠,则咎征作。 ”(《晋书·郭璞传》)肯定天具有意志,有神论倾向较为明显。《晋书》卷72有传。 著作有《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传世,明人辑有《郭弘家农》,收录其他著作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