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庵学派
清初以张伯行为代表的学派。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号敬庵,河南仪封人,康熙乙丑进士,曾历任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伯行生于康熙盛世,正值朝廷推崇理学,遂成为理学名臣。在心性问题上,阳明学派抛开了性与理而直至本心,程朱学派则抛开了心而谈性理,伯行恪守程朱,但与程、朱亦有不同之处,程、朱在本体上为理、气二元论者,但理在气先,伯行则说“天以气生人即命人以理”(《困学录集粹》一),理随气生,理在气之中,这是其思想可取之处。除批判陆王外,张伯行对司马光和颜习斋亦颇有微词,司马光当理学兴起时独树一帜,不立孟轲而树荀、杨,在伯行看来,未免异端,而颜元一派更被斥为“狂噬天下后生”,颜元在王学末流、程朱虚伪的环境中强调履践,足当狮吼,伯行痛斥并无充足理由,反映出了理学的末路穷途。张伯行的著作有: 《濂、洛、关、闽书集解》十九卷,《近思录集解》十四卷,《读近思录》十四卷,《广近思录》十四卷,《小学衍义》八十六卷,《性理正宗》四十卷等。雍正三年卒,年七十五岁。伯行之学由其子师载承传,其弟子有蔡世远、沈彤、郑文炳、费元衡等,交游者有方苞、朱轼、沈近思、汪份、陈鹏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