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车旣覆而马顚兮,蹇独怀此异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车旣覆而马顚兮,蹇独怀此异路。 【集校】: 洪兴祖:车旣覆而马顚兮,蹇独怀此异路。 朱熹:车旣覆而马 黄省曾、朱多煃、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朱本。 汪瑗:车旣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也。 。【集释】:王逸:君国倾侧,任小人也。 车以喻君,马以喻臣。言车覆者,国君危也,马颠仆者,所任非人。遭逢艰难,思忠臣也。 朱熹:虽至于车倾马仆,而犹独怀其所由之道,不肯同于衆人也。 汪瑗:车覆马颠,喻遭放逐而困穷也。异路,喻古道也。 言衆人之所不由,而己独由之,所以有颠覆之祸也。《惜诵》曰:“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爲此援也。”异路无援,而颠覆之患其能免乎?虽然,屈子之好被奇服、行异路,是岂索隐行怪者哉?在俗人则以爲奇异,在君子则以爲寻常也。瑗按:前辙或解作往古之迹,言古之忠臣义士,鲜有成其志者。亦通。 陈第:此其道与衆人异,故曰异路。 独怀此异路,岂以顚覆而改乎? 陆时雍: 黄文焕:异路应前路 王夫之:车覆马顚,所行不遂,亦明矣。改辙异路,人不知悔,己所不昧也。 林云铭:旣疏之后, 张诗:言旣知前日所行之辙迹不能成就,而犹未改此度者,盖车虽覆,马虽顚,所历诚险阻,而独怀此衆人不由而己独由之异路,故不畏顚覆之祸也。覆,音福。 屈复:车覆马颠,喻见 奚禄诒:但见国中车覆马颠,故我亦蹇産,然独怀异道,不与衆同也。 车覆喻君之危,马颠喻臣之恶。 胡文英:明受小人顚覆之患,而路不可易,所以自坚其志也。 《惜诵篇》:同极异路,人与我异也,此言我与人异,其理则一也。蹇,行不前也。 刘梦鹏:车覆马颠,不遂之极也。蹇,不遂意。蹇而怀此异路,所谓未改度者也。 王闿运:前辙,任怀王时所行也。 覆顚,见谗被疏也。 马其昶: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来伐楚。 楚使太子质于秦。 二十七年,太子亾归。二十八年,秦与诸侯共攻楚,取重丘,杀唐昧。二十九年,秦取襄城,杀景缺。 故曰车覆马顚。和战皆不可,惟有自彊以俟时。 改辙异路,独原有此怀耳。 徐英:自“高辛之灵盛兮”至此,言虽遭流放, 闻一多:颠,仆也。蹇,乃也。 黄孝纾:蹇,发语词,也可作困难 马茂元:车覆马颠,指战争的失败。楚自怀王十六年以来,和秦国屡次的战争都是失利的。 谭介甫:蹇,难也。此谓车马皆败,前途已无成就,但仍不改本来的法度;若独怀歧路之心将更是艰难的。 杨胤宗: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者,谓怀王亲秦 旣知其非而弗改也。怀王十六年贪商于之地而相张仪,又使勇士宋遗,北辱齐王,深与之 后见秦欺,违陈轸之忠谏,兴兵伐秦,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大败之,死甲士八万,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 怀王大怒,迺悉国中兵,复袭秦,战于蓝田,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迺南袭楚至于邓,故曰车覆马倾也。怀王外惑于上官,靳尚,内嫟于郑袖,子兰,亲谗远贤,此《孟子》所谓:舍正道不由也。 故曰:蹇怀此异路也。 吴孟复:车覆马颠承“前辙未遂”而言。 异路,屈原在《抽思》、《惜诵》中卽已“欲横奔而失路”,但当时他还未能下决心(卽“盖志坚而不忍”),直到郢破以后,媒絶路阻,车覆马颠,知前辙之不可遂,这才决心走此“异路”。“异路”指异于“忠君”之旧路,正确地説是“新路”,这条路与屈原一贯爱国爱民、志 蒋天枢:车覆,就所扶持皇舆之抽象意义言。马颠,言己身颠蹶。 异路,谓怀抱救国之情,自请南行。谓已往日事业虽未成就,而对未来国事之揆度则迄未改变,良以国土沦亡,己虽备历艰困,独坚持此救国之道,下文卽言所情之“异路”。 王泗原:蹇,竟。 此异路,卽前辙。 异,分。 金开诚:车覆马颠,屈原用以比喻自己所走道路的艰难坎坷。 以上二句説:虽然是车翻马仆困难重重,我仍然独自怀念这与俗衆殊异的道路。 汤炳正:怀,思念。 异路,与衆不同的政治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