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集校】: 洪兴祖: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黄省曾: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明繙宋本、朱多煃、庄允益:同黄本。 闻一多:“湘沅”,当作“沅湘”。湘爲南楚诸水之大名,诸湘有沅湘,江湘,潇湘,犹沅水,江水,潇水,故沅可称沅湘,而不可称湘沅。 《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九歌·湘君》“令沅湘兮无波”,《九章·怀沙》“浩浩沅湘,分(汾)流汨兮”,《惜往日》“临沅湘之玄渊兮”,皆称沅湘。其称湘沅者,惟此及《九歎·思古》“回湘沅而远迁”二例。 然本篇《哀命》“上沅湘而分离”,《九歎·远游》“殒余躬于沅湘”,仍作沅湘,是知《七谏·九歎》两“湘沅”仍“沅湘”之误倒。(互详《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汨兮”条。)。【集释】: 王逸:言己心清洁,不能久居浊世,故赴湘沅之水,与流澌俱浮,恐遂乘波,而东入大海也。 洪兴祖:《説文》:澌,水索也。澌,流水也。 此当从仌。 黄寿祺:流澌,流水。 《説文》:“澌,水索也。”《段注》:“方言曰,澌,索也。郭注云,尽也。”本意是水尽,这裏指流水。 王泗原:澌,息移切(支韵),説文“流仌也”。 徐锴曰:“仌解而流也。” 潘啸龙:或解流澌爲“溶解的流冰”,不符合屈子投水的季令特点(夏季)。逐波,指尸身随浪波而流。 忽东,忽然东流人海。 汤炳正:流澌,参《九歌·河伯》“流澌纷纷兮将来下”句注。复东,归入东海,永离楚国。以此暗指自沈而必“怀沙”,原因是不使其逐波而东。 按此乃汉人对怀沙自沈的理解。实则《悲回风》云“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则屈子本人似未必有此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