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赫葆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赫葆源 【生卒】:1916— 【介绍】: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专长实验心理学。 北京市人,满族。1939年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40-1941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做心理系研究生兼协和医院脑系科研究生。1947-1950年任辅仁大学、北京大学心理系助教、讲师。1950年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78年升任副研究员。现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编委、《心理学动态》编委。 赫葆源多年从事实验心理学,科别是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了几个系列研究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于闪光信号方面的系列研究,先后在《心理学报》上发表了《闪光信号的频率选择实验研究》(1962)、《闪光频率辨认中的时间知觉问题》(1962)、《相位差对闪光信号辨认和似动现象的影响》(1964)、《光坪对同时性闪光信号辨认的影响》(1965)等论文。 在仪表刻度辨认问题的系列研究中,他们通过五个实验,研究了开关板电表刻度线的粗细、长短、间隔对阅读速度及准确度的影响(《心理学报》,1966)。 在中国人眼光谱相对视亮度即V(入)函数的系列研究中,他们用几种方法研究了明视、暗视、大小不同的视野、不同亮度、不同年龄以及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等与V(入)的关系。 1979-1981年先后在《心理学报》上发表了《中国人眼光谱相对视亮度函数的研究》等五篇论文。 其研究结果既有视觉理论上的意义,又对彩色技术实践提供了我国自己的数据。 在彩色与非彩色信息加工的研究方面,他们研究了光刺激面积、不同色背景光、亮度等对CFF的影响。 他们发现,不仅亮度对CFF有影响,而且波长(不同色光)对CFF也有影响。这就从实验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波长对CFF有无影响的争议(《亮度对白光和色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影响》,《心理学报》,1981,等)。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图形和彩色视觉后效》(1980)、《色适应与色对比的几个问题》等。 他们还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印证了近年来神经生理学等学科关于觉察器功能结构的概念(《视感受野某些特征的实验探索》,《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文集》,1983)。 此外,赫葆源还在中国广告学会学术座谈会上作过《与广告学有关的几个心理学问题》(《广告研究》创刊号,1982)的报告,并在《百科知识》上发表了《广告和视觉心理学》(1983)一文。对介绍广告心理学知识,推动国内开展广告心理学的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赫葆源参加编写了《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一书,他写了其中的四章。该书有选择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的和新近的材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实验心理学著作。 此外,他还参加了《人类的智能》(上海科技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出版,1983)的编写工作。 赫葆源的论文还有《动力定型中的顺序反应》(《心理学报》,1956)、《从冲模自动机构的试制看到创造性思维》(《心理学报》,1959)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