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赤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赤芍 【概况】: 异名 赤芍药(《中药志》)。 基源 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和川赤芍的干燥根。 原植物 正品赤芍有2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P.albiflora Pall.)。川赤药Paeonia veitchii Lynch(P.beresowskii Kom.)。另有3种在部分地区也作赤芍入药:毛叶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var.willmottiae(Stapf)Stern(P.willmotiae Stapf)。美丽芍药Paeonia mairei Lévl.(P.bifucata Schipcz.;P.oxypetala Hand.-Mazz.;P.mairei Lévl.f.oxypetala Hand.-Mazz.)。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 L.var.intermedia(C.A.Mey.)O.et B.Fedtsch.(P.hybrida Pall.;P.intermedia C.A,Mey.ex Ledeb.) 形态 芍药见“白芍”条。 川赤芍为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直径1.5~2cm。 茎高30~80cm。叶为二回3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长7.5~20cm,小叶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至披针形,宽4~16cm,全缘,顶端渐尖,叶面深缘色;叶柄长3~9cm。 花2~4朵,生茎的顶端及叶腋,有时仅顶端1朵开放,直径4.2~10cm;萼片4,宽卵形,长1.7cm,宽1~1.4cm,花瓣6~9倒卵形,长2.3~4cm,宽1.5~3cm,紫红色或粉红色;花丝长5~10mm;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密生黄色绒毛。蓇葖果长1~2cm,密生黄色绒毛。 花期5~6月,果期7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55页.图版9∶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800~3700m的山坡、林下、草丛中及路旁。 分布于陕西南部、青海东部、四川西部及西藏东部。 毛叶草芍药与川赤芍的区别在于:小叶全缘,顶生小叶片倒卵形或宽椭圆形,背面密生长柔毛或绒毛。 单花顶生。生于海拔2500~3000m的山坡、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安徽、四川东北部,在赤芍产地有以本品作“赤芍”入药的。一般认为本品较次。 美丽芍药与上述2种不同之处在于:顶生小叶长圆状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顶端尾状渐尖,两面无毛。 花期4~5月,果期6~8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49页.图版6∶1)生于海拔1500~2700m的小坡林缘荫湿处。分布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中南部、贵川西部、云南东北部。四川、贵川曾称本种为“狗头芍药”,目前已少见。 块根芍药与上述种类的区别位于:块根纺锤形,有短柄,叶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单花顶生,心皮2~3,密被黄色柔毛。(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58页.图版10∶1)生于海拔1100~1700m间的山坡草地及林下荫湿处。 分布于新疆西北部。 原苏联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也有分布。新疆作赤芍收购入药,多自产自销。。【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根茎、侧根及根须,洗净泥土,晒干。 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药材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山西、宁夏及四川也产。 鉴别 性状 根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5~3cm;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粗糙,具粗而略扭曲纵沟及皱纹,并有细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外皮易脱落。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类粉红色,内心显菊花纹理,有的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以条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显微 芍药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及韧皮部窄,形成层呈波状圆环,木射线宽达30列细胞,导管群常与木纤维层及薄壁细胞切向交互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淀粉粒。(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188页.图140) 粉末:淡棕红色。 ❶ 草酸钙簇晶众多,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数个至数十个纵向排列成行,簇晶直径7~41μm,棱角较平截或稍尖,有的似方晶,含晶细胞较小,壁弯曲,有的一个细胞含2或数个结晶。另偶见方晶。 ❸ 木栓细胞淡红色、棕色或微显棕色,表面观呈长条形、长方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56μm,长至225μm,壁稍厚,平直或稍波状弯曲;有的细胞中充满棕色或红棕色块状物。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101页.图44) 理化 ❶ 方法和结果同“白芍”用芍药甙为对照项下。 ❷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芍药甙为对照,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后,用10%硫酸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47页.图27-1A)❸ 取样品粉末10g,加乙醚50ml,振摇提取10分钟,放置过夜,滤过,滤液用5%氢氧化钾液10ml提取,弃去氢氧化钾液,乙醚液用水10ml洗涤,再加少量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乙醚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氯仿1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β-谷甾醇为对照,以氯仿-甲醇(98∶2)为展开剂,展开后,喷醋酐-硫酸(19∶1)试剂,加热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47页.图27-1B)❹ 取样品粉末0.2g,加甲醇20ml,用微量连续提取器提取,提取液浓缩,置试管中用二氧化碳干燥,加甲醇适量溶解后,点于硅胶60F254板上,以羟基芍药甙、芍药内醋甙、芍药甙和苯甲酰芍药甙对照,以氯仿-甲醇-水(26∶14∶5)下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光灯(200~400nm)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47页.图27-2) 加工炮制 ❶ 赤芍片取原药村,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❷ 炒赤芍取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偶有焦斑,取出,放凉。此外,有些地方用酒炙赤芍,麸炒赤芍。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根含芍药甙、芍药内酯甙、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1,2]、芍药甙元酮(Paeoniflorigenone)[3]及杜丹宁类化合物[4]氧化芍药甙[5]芍药新甙等[6]。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80;15∶429 [2] 生药学杂志(日) 1979;33∶65 [3] Tetrahedron Lett 1981;22(23)∶3069 [4] Chem Pharm Bull 1981;29(3)∶874 [5] 生药学杂志 1986;40(4)∶413 [6] 药学学报 1983;18(7)∶551.1985;20(3)∶229 【药理】: ❶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赤芍注射液0.2%灌流可使大白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增加28.4%,使纤颤心脏的冠脉流量增加21%,从而说明本品有直接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1]。 对垂体后叶素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iv赤芍注射液(8g/kg)或赤芍甙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无效[1,2]。赤芍可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及犬的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及心肌氧利用率[3]。赤芍甙有增加犬冠脉流量和股动脉流量的作用,所增加冠脉流量和股动脉流量的作用分别相当于罂粟碱的1/20和1/110;亚硝酸甘油的1/250和1/4500,但芍药甙被分解为去苯甲酰基芍药甙和苯甲酸后即失去上述作用。赤芍的另一有效成份d-儿茶精亦可增加豚鼠及犬的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对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影响,对垂体后叶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4,5]。也有实验表明,赤芍提取物10g/kg ig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大鼠烫伤后1~4h在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容压(IP)、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与该瞬间左室内压的比值(dp/dtmax/IP)、心力环(Lo)等心功能指标的进行性降低[6]。赤芍注射液1.0g/kg im对实验性家兔肺动脉高压有扩张肺血管、改善肺血运状态,降低肺动脉压、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7,8]。 赤芍注射液给急性实验性门脉高压犬注射后,门脉压较注射前下降26.38%[9]。 赤芍的抗凝血作用不依赖羊抗兔抗凝血酶Ⅲ,可能是对凝血酶发挥及时的直接抑作用[12],赤芍提取物不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但能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使已凝固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赤芍提取物还能显著抑制尿激酶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同时本身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也减少[13]。d-儿茶精与没食子酸乙酯均有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延长兔血浆复钙时间等作用[4,5]。 有许多实验表明,赤芍水提取液[14,15]赤芍甙[2]、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16,17]对·ADP、胶原、花生四烯酸(AA)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烙铁头蛇毒血小板聚集素诱导的人血小聚集也有显著抑制作用[14]。对人的红细胞膜ATP酶有明显抑制作用[15]。提示赤芍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内cAMP的含量,发挥其第二信使功能而达到调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等作用。赤芍浸膏给实验性动物粥样硬化家兔喂养,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亚组分组(HDL3-C),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使高血脂引起的TXA2/PGl2比值改变趋向平衡,并能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动脉壁脂质、钙和磷脂及主动脉斑面积。其作用强于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 说明赤芍能通过影响钙代谢、调节TXA2/PGI2平衡抗动脉粥样硬化[18]。d-儿茶精对高脂肪高胆固醇喂养的大鼠的血小板聚集时间、血小板血栓形成时间和血栓形成时间均有显著延长作用,对血小板内cAMP水平也有升高趋势[19]。 赤芍801对冠心病和脑血栓形成患者的TXB2、PGA2合成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均有明显抑制作用[17]。d-赤芍精给冠心病患者点滴20~50ml(1%),能使高全血粘度病人的全血粘度显著下降,红细胞电脉时间减慢者的电泳时间加块[20]。 另赤芍精具也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抑制TXA2样物质收缩兔主动脉条效应的作用[21]。此外,赤芍水提取物2g/kg ip,能明显降低荷S180实体瘤小鼠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但正丁醇提取提无明显作用。 赤芍水提取物2g/kg ip还可使荷瘤小鼠的优球蛋日溶解时间接近正常小鼠的水平[22]。 赤芍正丁醇提取物3g/kg sc5次,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指数显著提高。肝脏重量明显增加[24,25]。赤芍的正丁醇提取物ip对小鼠溶血素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作用[24,25],但其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溶血素反应,且作用以在抗原刺激前一天起给药为最强;对鸡红细胞激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有显著抑制作用。赤芍7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脾脏玫瑰花形成细胞(RFC)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对活性T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 经大剂量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5d的脾细胞再转输到另一批同系小鼠,可使半数落血值(HC50)和空斑形成细胞(PFC)显著降低,但在用赤芍70%乙醇提取物后,使HC50和PFC不致明显下降,提示赤芍可抑制T和B细胞的功能[23]赤芍水提取物对人末梢血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的淋巴细胞幼稚化活性(以刺激指数S.I表示)显著升高;与6种促有丝分裂素(PMA、PHA、ConA、LPS、PWM、SpAc、)合用,只有PMA使S.I值升高;而与其它5种并用时S·I值均未见明显变化,推侧其作用可能与辅助T细胞有密切关系[26]。芍药甙有较弱的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或右旋糖酐诱发的大鼠脚肿有抑制作用,且与FM100有协同作用,但对小白鼠染料渗出腹腔的抑制作用很弱[22],赤芍注射液3.75g/kg ip,对D-半乳糖胺造成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刺激大鼠血浆FN水平的升高以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来减轻肝损伤[27]。 ❹ 抗肿瘤作用 赤芍的正丁醇提取物1~1.5g/kg ip对S180实体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U14、HCS S37、EAS实体均未见明显影响;与氨甲喋呤合用或单独使用对L615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影响[24,25]。 赤芍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0.5~2g/kg ip对S180实体瘤的生长和L615小鼠生存时间均无影响,但与环磷酰胺或氨甲喋呤合用,则作用显著[28,29]。赤芍水提取物1~2g/kg im,能使S180腹水癌细胞内的cAMP含量增加23~37.7%。70%乙醇提取物0.5-1g/kg iP,使Lewis肺癌原发瘤组织的cAMP含量增高64%,S180实体瘤组织的cAMP含量升高68%,提示其抗肿瘤作用与升高癌细胞和瘤组织中的cAMP水平有关[24,25,30]。 赤芍水提物1g/kg和70%乙醇提物0.5g/kg ip均能显著增加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数,水提取物0.5g/kg im还可明显促进艾氏腹水癌、S180和W256腹水癌的腹水形成,存活时间显著缩短[28,29],赤芍正丁醇提取物对Lewis肺癌和S180癌无转移促进作[24,25]。 对戊四氮诱发的痉挛有较弱的对抗作用,但不能对抗电惊厥[31]。芍药浸膏对士的宁诱发的惊厥亦有对抗作用[32]。 芍药甙单用或与FM100,合用,对小鼠ip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对抗作用[2,31]。芍药甙对小鼠正常体温和人工发热体温均有降温作用。 ❻ 解痉作用 赤芍和芍药甙能抑制大鼠和豚鼠肠管和胃运动,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子宫收缩,对抗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大鼠胃紧张[1,2,4,33]。 ❼ 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赤芍0.7~3.3mg/ml对肝细胞DNA的合成有明显增强作用,能显著促进3H-脚腺嘧啶核苷掺入肝细胞内[34]。 赤芍80124mg/kg ip对大鼠肝脏和心脏微粒体羧基酯酶(CEase)的活力均有显著诱导作用,提示其对肝脏水解过程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毒物排泄[35]。赤芍成分的赤芍801、802,62.5~250.0μmol/L对大白鼠线粒体氧耗量(S8)磷/氧(ADP/O)和呼吸控制比(RCl)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它们调节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以赤芍802最强、赤芍801次之,都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构效关系[16]。 ❽ 对病原体的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赤芍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伤寒、副伤寒、绿脓、大肠、变形及百日咳杆菌、葡萄球菌、α及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36-38],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39]。赤芍煎剂在试管内对京科68-1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对腺病毒作用不明显[40]。 毒性 赤芍水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给小鼠ip的LD50分别为10.8±1.39g/kg,2.9±0.19g/kg和4.6±0.4g/kg[24,29]。芍药甙给小鼠iv的LD50为3.53g/kg,与FM100合用则毒性增强,LD50降为474,g/kg[31]。赤芍注射液给小鼠iv的最大耐受量为50g/kg,猫的最小致死量大于180g/kg,为临床用量(按每次4~8g计算)的1,163~2,325倍[1]。 参考文献 [1] 中成药研究 1980;1∶31 [2] 上海地区性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978;8∶125 [3] 心脏血管疾病 1978;6(3)∶214 [4] 全国第一届心血管药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980∶109 [5] 同上1980∶108 [6] 中成药 1989;11(7)∶23 [7] 中西医结杂志 1988;8(11)∶660 [8] 河南医学情报 1987;(1)∶9 [9] 中药通报 1985;10(6)∶43 [10] 新医药学杂志 1978;8∶416 [11]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2;2(2)∶111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1;7(1)∶20 [13]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10(2)∶101 [14]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6;(12)∶40 [15] 新医药学杂志 1979;4∶45 [16]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12)∶745 [17] 中华医学杂志 1983;63(8)∶477 [18]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10(11)∶669 [19]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3;3(2)∶109 [20] 中药通报 1984;9(5)∶38 [21]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2;2(1)∶15 [22] 药学通报 1982;17(12)∶45 [23] 药学通报 1982;17(10)∶54 [24] 中华肿瘤杂志 1984;6(4)∶319 [25] 药学通报 1983;18(6)∶51 [26] 和汉医药学会志 1989;6(1)∶32 [27]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1990;19(3)∶166 [28] 药学通报 1980;15(12)∶36 [29] 中华肿瘤杂志 1983;5(1)∶24 [30] 药学通报 1982;17(5)∶47 [31] 药学杂志(日) 1969;89(7)∶879 [32]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7;10∶17 [33] 药学杂志 1969;89(7)∶887 [34] 山西医药杂志 1986;15(5)∶299 [35]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9(8)∶491 [36] 中华新医学报 1950;1∶95 [37] 中华新医学报 1950;1∶285 [38] 哈尔滨中医 1960;3(3)∶74 [39]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 [40] 中国中医研究院编,科研成果选编(第二集).1978 [41] 山西医学杂志 1977;(6)∶5。【药性】: 性味 酸、苦,凉。 ❶ 《本经》:“味苦,平。” 李氏:小寒。 雷公:酸。” 归经 入肝、脾经。 ❶ 《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功效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 主治 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❶ 《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血虚者慎服。 ❶ 《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 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甘草,治肝脾失和,腹痛,足痉挛,下肢无力,血虚头痛(偏于热者)。 ❷ 配丝瓜络,治营血郁热,经络受阻,周身疼痛。 ❺ 配川芎,治妇女血瘀癥瘕,经闭腹痛及外伤瘀血疼痛,痈疽等症。 ❻ 配桃仁,治妇女血瘀,月经先期,血多有块而色紫稠粘者。 ❽ 配生地、丹皮,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及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 ❿ 配蒲公英、败酱草,治男性慢性前列腺炎,属实证者。 ⑾配菊花、黄芩、夏枯草,治目赤肿痛。 ⑿配川芎、红花、降香,治冠心病心绞痛。 ⒀配柴胡、郁金、丹参,治胸胁痛。 ⒁配天花粉、白芷、姜黄、治痈肿疮毒。 ⒂配川芎、白芷、羌活,活脑震荡后遗症之瘀血头痛。 方选和验方 ❶ 赤芍散(《博济方》)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30g,柴胡(去芦)90g,上6味为末,每服9g,水300ml,入姜、枣,煎至7分,温服,食后临卧各1服。 研为散。每服12g,水煎服。 研为散,每服3g,加葱白1茎,水煎服。 ❺ 赤芍药散(《太平圣惠方》)治产后血气壅滞,攻刺腰间疼痛:赤芍药0.9g,延胡索、桂心、川芎、当归、牡丹皮、枳壳、桃仁各15g,牛膝60g,川大黄30g。研为散,每服12g,加生姜0.15g,水煎服。 ❻ 赤芍药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丁奚疳,虽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赤芍药、大黄(微炒)、鳖甲(醋炙)各0.9g,桂心、赤茯苓、柴胡各15g。为末,炼蜜和丸,麻子大,每服5丸,煎蜜汤送下,日3次。 为粗末,每服12g,加姜7片,水煎服。 ❽ 赤芍药汤(《圣济总录》)治中恶心痛:炒赤芍药、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60g,桔梗(炒)45g。为粗末,每服6g,水煎,去滓服。 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痛经:赤芍、乌药、香附各15g,当归12g,延胡索6g。水煎服。” ” ⒁赤芍退黄汤(中医杂志1983;(6))治瘀胆型重型肝炎:赤芍60g,生地15g,丹参15g,葛根30g,丹皮15g。 水煎服。 ⒂抗心衰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赤芍15g,川芎15g,丹参15g,鸡血藤15g,党参25g,坤草25g,麦冬25g,附子10~15g,五加皮10~15g,泽兰15g,水煎服。 ⒃《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提出其有效成分制成静脉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日1次。” ⒄芍红方(《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突发性耳聋:赤芍9g,红花9g,桃仁9g,川芎6g,参三七3g,水蛭6g,没药9g,白芷9g,干姜3g,大枣15枚,制成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 ⒅两芍还津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血虚型萎缩性舌炎:赤芍12g,白芍12g,生地12g,当归12g,黄芪20g,川芎9g,桃仁6g,红花9g,莪术9g,水煎服。 ⒆《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搐麻症:酒赤芍9g,桂枝6g,生黄芪6g,生白术6g,乌附子6g,当归身9g,甘草(炙)4.5g。水煎服。” ⒇《中国秘方全书》:“治急性扭伤:赤芍6g,红花6g,栀子6g,五加皮6g,白芥子3g,乳香、没药3g,南木香3g。为细末,同煮熟,糯米共捣烂,敷患处。” (21)江苏医药1977;(6):“治慢性鼻炎:赤芍150g,当归75g,红花75g。制成注射液(1ml相当于生药1g)在鼻粘膜表面麻醉下注射1ml,以棉球压迫1~2小时。” 单方应用 ❶ 《博济方》:“治五淋:赤芍药30g,槟榔1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3g,水煎,空心服。” ” 食疗 芍药酒(《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治骨节酸痛,足痿无力:赤芍药180g,生地100g,虎骨(酒浸炙)35g,酒1000ml。 将上药碎细,用酒浸于净器中,7宿后即可开取饮用。。【医药家论述】: ❶ 陶弘景:“芍药赤者小利,俗方用以止痛,乃不减当归。” 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 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妇人经行属足厥阴肝经,入肝行血,故主经闭。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 入六一顺气汤,泻大肠闭结,使血脉顺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滞,调女人之经,消瘀通乳。以其性禀寒,能解热烦,祛内停之湿,利水通便,较白芍味苦重,但能泻而无补。” 其治血痹利小便之功,赤白皆得应用,要在配合之神,乃著奇绩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