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祥
❶ 古代五行家指兵火干旱等灾变的征兆。 《尚书大传》卷二:“时则有赤眚﹑赤祥﹐维水沴火。”《后汉书·五行志二》:“{桓帝}{建和}三年秋七月﹐{北地}{廉}雨肉似羊肋﹐或大如手﹐近赤祥也……其后{梁氏}诛灭。”《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爲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爲灾也……火色赤﹐故有赤眚﹑赤祥。 ”《宋书·五行志三》:“{晋愍帝}{建兴}四年十二月丙寅﹐丞相府斩督运令使{淳于伯}﹐血逆流上柱二丈三尺﹐此赤祥也……及有此变﹐司直弹劾衆官﹐{元帝}又无所问﹐于是频旱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