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形态类型学
一种语言分类的理论和方法。 一些语言学家把某些语言的共同特征总和(有无形态、有无词形变化等)看成各个语言的典型,规定出语言的典型系统,然后把世界上所有语言按这些典型系统加以划分。他们的语言类型研究主要著眼于词的形态结构,因此称为形态类型学。如德国语言学家洪保德(W.Von Humboldt,1767-1835)把语言分成4类:孤立语、屈折语、粘著语和编插语(现在一般叫多式综合语)。 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A.Schleicher,1821-1868)则主张分成3类:孤立语、屈折语和粘著语。 到了20世纪,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Sapir,1884-1939)等人把世界语言按形态分为6大类,芬克(F.N.Finck)又扩充为8大类: (1)词根分析型语言,如汉语; (2)多元综合型语言,如爱斯基摩语; (3)序列组合型语言,如苏比亚语: (4)从属附著型语言,如突厥语; (5)词干孤立型语言,如萨满语; (6)词根屈折型语言,如阿拉伯语; (7)词干屈折型语言,如现代希腊语; (8)词组屈折型语言,如格鲁吉亚语。根据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S)、动词(V)、和宾语(O)在简单陈述句中的位置来划分语言,可以把世界语言划分为3个主要类型:SVO型、VSO型和SOV型。 这是较近一个时期提出的一种语言形态类型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