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觉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觉音 【生卒】:约4世纪 【介绍】: 佛教思想家。 又名佛音、佛鸣、觉鸣等。南传佛教大寺派的著名僧人、注疏家。出生于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庭,年轻时皈依佛教。 5世纪初受老师之嘱到斯里兰卡大寺学习上座部教义和僧伽罗文注疏,后把僧伽罗文疏译成摩揭陀语,并著《清净道论》,后返回印度,不知所终。觉音把上座部的佛教思想整理归纳为完整的体系。他的思想主要包摄在以戒、定、慧三学为内容的禅法体系中,认为修持禅定是断除欲望获得解脱的最好方法。 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既是修持者的三次第阶梯,也是截然不可分的整体。人的认识活动有如下几个阶段: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主观想象的幻觉摄于大脑的“取相”,是禅定认识的低层次活动,它只是如实地反映了客体的映象,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摹写或复制过程。“似相”是在“取相”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认识活动,它把外界所取之相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判断和推理。从“取相”到“似相”的认识过程要经历“与相俱作”(对所取的相从表面特征上加以把握)、“与所缘俱作”(对相作进一步的简单判断认识)、“自性状态”(对事物的本质作出肯定判断)三个步骤,认识才算完成。禅定活动有89种心识的心理状态和14种心理意识特征,根据不同的禅思实践,各种心识会与不同特征相应,表现出不同的心态。禅定的心理意识活动遵循“唤起有分心(潜意识)——生起意门转向心(有意识)——速行缘起安止心(无意识)”的法则,这条法则贯穿于人的生命进程之中,人的一生要作无数次这种刹那心理活动。 觉音在南方上座部里影响很大,他所建立的禅法体系1000多年来一直受到僧侣的重视,他的禅定理论,特别是禅定心理学说反映了上座部佛教对心理意识活动的认知程度,揭示了人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心理学和人类认识史上有著极其重要的意义。 主要著作有:《清净道论》、《阿含经注》、《法聚注》、《波罗木叉注》等多种注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