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
【释义】: ❶ 通“攘”,扫除。 《鄘风·墙有茨》三章:“墙有茨,不可襄也。”毛《传》:“襄,除也。”王先谦《集疏》:“耕必芸治其草,故凡除草皆谓之襄。”《小雅·出车》三章:“赫赫南仲, 狁于襄。”毛《传》:“襄,除也。”孔《疏》:“赫赫显盛之南仲,从此征 狁,于是而平除之。 ”《齐诗》、《鲁诗》:“襄”作“攘”。 ❷ 通“骧”,驾。 优良的服马。《郑风·大叔于田》二章:“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笺》:“两服,中央夹辕者。襄,驾也。 上驾者,言为众马之最良也。雁行者,言与中服相次序。”《礼·正义》三、《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引《诗》并作“两服上骧。” ❸ 移动位置。 《小雅·大东》五章:“跂彼织女,终曰七襄。”毛《传》:“襄,反也”郑《笺》:“从旦至莫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朱熹《集传》:“织女,星名,在汉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