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格 版本学常用术语。通常指的是刻本正文每叶刻若干行,每行刻若干字。记行格,习惯都按半页计算,称为“正文半叶若干行,行若干字”。有时省略“正文”二字,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三妙传》6卷,下记“竹轩刻本。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有时连“半叶”二字亦省掉,都知道这是指正文半叶而言,已经约众俗成。以上所说的行格,也可以称为“行款”,如上引孙目著录《台湾外纪》30卷,下记“求无不获斋原刊本。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重刊小字本。字写刻。行款同上本。”此处所说的“行款”,即指前记的行格。记载一书的行格,可以作为鉴别版本的依据。这是在照相和复印技术没有问世之前,发明的一种最有实效,最为简便的描述版本版式的方法。照相和复印总会有种种条件限制,今后记行格,仍是可以利用的简易方法,不会废弃。记述某一书的一种版本的行格,与同一书题的另一本如果行格一致,就有可能是同一版本;相反就可以知道不是同一个版本。复刻本多与原刻行款一致,所以也可以考知某一复刻本是由某本所复刻(即通常所说的复某本)。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拍案惊奇》40卷40篇,“明尚友堂刊本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消闲居刊本。原书未见。覆本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四字”。二书行款不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料室藏有乾隆四十九年聚锦堂刊本,半叶12行,行25字,由行款可知此本既非覆尚友堂本,又非覆消闲居本。英国博物馆藏《绣像拍案惊奇》,万元楼刊大型本,半叶12行,行25字(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与聚锦堂刊本行款相同,或有可能是一本。所以说或有可能,因判断其是否确为一本,还有一些其他的条件:如板框、边框、书口、牌子等等。有的编目规则总称书板的行列格式为“版式行款”,规定得很细致,行格只是其中的一项。这些规定只在有特殊的要求(如其本罕见,须详细描述)或遇到特殊的情况(如其本有与另本有极不相同之处)才必须详细描述,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一般版本,著录多不如此繁复,也不是所有的版本都有牌记、插图、墨丁等,所以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仍是行格。其次就是版框,因为字有大小,行格相同,版框大小未必一样,有版框尺寸,才可以知道原书版面的面貌,判断才能有完整的依据。另见《版框》条。凡记行格,应就书之正文,数其行数、字数,行之上端如有空白不顶格者应以顶格之字数为准。书有大字、小字,如有小字应记出单行或双行,小说书此种情况不多。各行字数多寡不齐者,记行若干字至若干字不等。坊刊小说为节省纸张,余三五字需接另叶时,有时即挤入上叶,或有刊落之字需补入者,此种文字有时又刻成双行小字。此类小字不另记“小字若干”。行格除可作版本特征的注记外,并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一般的说,清中叶以前的初版本多行疏字大(如8行18字19字,10行20字等),其后的翻刻本因书坊节省纸张,降低成本以利于竞争,越来行越密,字越小(如12行25字、14行28字等),此可作为判断原刊本、早期刊本与翻刻本的一项参考。如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坊刻本《闹花丛》4卷12回,半叶10行,行25字。日本大冢秀高《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改订稿》著录日本双红堂文库藏《闹花丛快史》,亦4卷12回,半叶8行,行18字。后者很可能较前者刊行为早。 (二)两种版本而行格相同,如笔花轩本《美人书》12卷,首1卷。有回目标题(从形式上向拟话本靠拢);大德堂乾隆十五年刻本,改题《绣象女才子书》12卷,首1卷。有每卷的标目而无回目标题。二本内容微有小异,乃是一书。此二本行格同为8行19字(插图亦同),可证二本刊刻时间不会相隔甚远,亦可据此研究二本的演变关系。著录版本有时因不明刊年、刊地、书亦不分卷,或竟以行数称版本,称为“若干行本”;有时虽有刊年、刊地、卷数可作依据,为行文之便,亦可称为“若干行本”。例: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春秋列国志传》十二卷。明万历间刊本。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字”。“题云间陈继儒重校,姑苏龚绍山梓行。此为十行本。”铅石印本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均不记行格版式,因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