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主导和参加行政诉讼的各方。包括行政争议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当事人——原告和被告,行政诉讼第三人、行政诉讼代理人以及行政诉讼的其他参与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等。在所有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人民法院、原告与被告是三方基本主体,其他主体均是围绕此三方基本主体参加或参与到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来的。 人民法院作为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在整个行政诉讼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有诉讼参加人、参与人的诉讼活动都在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进行。在人民法院,分管行政审判业务的机构是行政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是具体行政案件的审判组织。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与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直接打交道的是合议庭,合议庭代表人民法院直接行使行政审判权。但是合议庭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审判庭也不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合议庭所实施的所有诉讼行为都是行政审判庭的行为,行政审判庭的行为则都应认为是人民法院的行为。只有人民法院,才是与行政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相对应的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具有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行政审判庭及其合议庭只能以人民法院的名义行使审判权,代表人民法院与其他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正因为合议庭不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以合议庭审理行政案件要接受行政审判庭庭长、人民法院院长的指导和监督,接受法院审判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合议庭承办重大疑难的行政案件,可通过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委员会也可经院长提议,讨论合议庭审理的重大疑难行政案件。合议庭审判的案件,其裁判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审判委员会有权作出再审决定。有关审判问题,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决定,合议庭必须遵照执行。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审理行政案件的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合议庭评议案件,讨论和决定问题,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多数意见为合议庭的决定,少数意见允许保留,并如实记入笔录。合议庭依少数服从多数作出的决定,只要未为审判委员会加以否定或改变,即应视为人民法院对相应问题的决定。因此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由合议庭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利,履行审判义务。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作为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主要享有下述权利(法律赋予的权限在法律关系中转化为权利): 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人民法院的主要义务是依法正确行使行政审判权,保证行政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诉讼权利、义务的实现,对行政争议作出及时、准确、公正的裁判,以实现行政诉讼的目的。 除了作为行政争议的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以外,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即为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见行政诉讼原告、行政诉讼被告)。整个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均是围绕行政诉讼原、被告之间的行政争议而开展和进行的,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即是原、被告之间行政争议向法院提起,为法院审判,从而最终被解决的过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