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咸阳城西楼晚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咸阳城西楼晚眺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诗篇名。七律。许浑作。见《全唐诗》卷五三三。《全唐诗》诗题作《咸阳城东楼》,题下云:“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作西门。”该诗第三句下自注曰:“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故诗题以《咸阳城西楼晚眺》或《咸阳西门城楼晚眺》为是。作于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期间。为登临怀古之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描写望中所见景色,感慨古今兴废变化,苍凉浑厚,圆稳律切。“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两句,写景逼真传神,且富象征意义,为历来传诵之名句。

☚ 清明   商山早行 ☛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西楼晚眺》,诗题一作《咸阳城东楼》,因与诗中所写和作者自注不符,所以今人多不取后者为题名。许浑的诗中有不少登临怀古之作,这首《咸阳城西楼晚眺》,语言整密,气势雄浑,在如画的写景中寄寓怀古的深沉感慨,并且形象地兆示了重大变故将要发生的迹象,景意俱佳,情理兼胜,是许浑登临怀古诗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首句即起势不凡,“一上”高城即生“万里”之愁,巧用两个悬差极大的数字,收到一种特有的艺术效果。次句写登上高楼所见景物:蒹葭苍苍,杨柳依依,渭北水湄风物仿佛江南汀洲草树,这一句写景透露了首句登高而望所生“万里愁”的性质。诗人家在江南润州,眼前景物略似江南,触动身在异乡的诗人的思乡之情,“万里愁”即怀乡思亲之愁。句中“蒹葭”、“杨柳”出自《诗经》中秋日怀人的《蒹葭》篇和征夫思乡的《采薇》篇,是积淀着浓挚的“怀人”、“思亲”情感的古老的“原型意象”。从写法上看,首句“万里”放笔推开,虚摹笼罩,次句用眼前所见,结实收住,一虚一实,开合擒纵,极有法度。
 三、四句写诗人为乡愁所困扰,楼头凝伫, “远望可以当归”之际,看到城南磻溪之上,一片云气水气飘浮弥漫;西斜的夕阳,渐渐隐没到寺阁之后。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溪云初起”是作者南望所见,因怀乡而南望,承上句“蒹葭杨柳”,由水边之景写到水上云生。水烟茫茫,暮霭沉沉,阻遮了诗人南望怀乡的视线。这时,诗人转而西望,看到西沉的落日已隐没于慈福寺阁楼的后面了。由诗句写景和自注显示的方位,可知作者的立足点是在咸阳城“西楼”而不是“东楼”,“日沉阁”与第五句的“秦苑夕”同应题中“晚眺”二字,所以,诗题当以作《咸阳城西楼晚眺》为是。日落之际,云起风生,飒然而来,荡满空楼。凭栏眺望,怅楚不甘的诗人意识到:一场风雨即将来临了。
 五六句写诗人迎着扑面凉风,危楼独倚,将视线投向汉宫秦苑。但见秦苑的黄昏一片荒草萋迷,汉宫的树木满是瑟瑟黄叶,鸟儿在风中仓惶翻飞,急于投栖,蝉在雨前不住地嘶鸣,传达出一种荒落惊惧焦燥不宁的气氛。咸阳是秦汉的故都,旧时的皇家禁苑,巍巍宫殿,如今是荒草滋蔓,野树杂生,强盛的秦汉帝国早已土崩瓦解,灰飞烟灭。这两句写秦苑汉宫的荒凉秋景,诗的意脉至此转入怀古之情的抒发。
 七八句写由秦苑汉宫的荒凉秋景引发的诗人千古兴亡之叹。“行人”是作者自指,也可泛指过往之人;“当年事”即秦汉兴亡之事。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都归灭亡,诗人痛感历史不堪回首,所以说:“莫问”。咸阳,这秦汉的故都,昔日繁华早已消歇,唯余悠悠渭水,不舍昼夜地向东奔流,流走了多少岁月,流走了多少豪杰,流走了几家几姓的社稷江山。结句包含着诗人怀古所产生的沉重历史感,以“渭水东流”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由上分析可知,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不失为一首通体浑成的七律名作,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它的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千古传诵的名句。许浑生活在大唐帝国走向衰落的晚唐时代,开天盛世早已淡化为一缕辉煌而遥远的梦忆,中唐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也未能在真正的意义上使王朝中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唐政府同少数民族间的矛盾,错综交织,潜滋暗长,愈演愈烈。像强大的秦汉王朝终归覆亡一样,此时的大唐帝国已是日暮途穷,整个社会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大变动前夜。正如所有的咏史怀古之作都是有感于现实而发,许浑此诗也不例外。诗人是锐感而思深的,当他登上秦汉旧都的咸阳城楼,看到暮色苍茫之中溪云初起,感到一阵凉风扑面而来,从云起风来的前兆中,他预知一场风雨的来临已是不可避免。这两句诗蕴含丰富,寓意深远,在对眼前自然景色变化的形象描写中,暗寓了诗人对社会政治形势的直觉, “风云变色”、“山雨欲来”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在这一联中,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对社会对政治的敏感浑然无痕地交融在一起。诗人捕捉将变未变、最富包孕性的时刻加以表现,以其画面形象丰富的暗示性和不确指性,启人深思,发人警醒,耐人寻味。此诗的颔联至今还被广泛借用于自然和社会生活领域,以其象征意蕴焕发着千古常新的艺术生命力。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缘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本是秦汉故都,诗人到此,独倚危栏,举目眺望,秦苑、汉宫尽入眼底,千古兴亡涌上心头,自然会有一番上下古今的感慨和咏叹。然而,这首诗之所以打动人,为后人所传诵,却并不在于诗中对历史兴亡的无名哀愁,而主要在于诗中第二联对流动变幻景色的观察和表现的细微精妙。初看起来,这一联两句并无特别惊人之处,句中的“云”、“日”、“雨”、“风”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前人在诗中频频使用已使它们变得陈旧。但在本联中,一经诗人独具匠心的安排,便井然有序,错落有致地组织起来,这些景物在诗人笔下又如此的新鲜,这样的生动。你看,诗人是这样理解和描述眼前景色的:当一轮红日从西边的寺阁后面缓缓降沉之时,山中溪水上便升起袅袅的水气,结而为云;同时,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吹得高处的城楼越发空空落落,似乎向人们预告一场山雨即将来临。“日”、“云”、“风”、“雨”本是无心之物,它们的升沉起落皆属自然现象,但经过诗人的“处理”,它们仿佛也有了意志和生命,而且它们之间还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日沉阁”时“云初起”,“日”和“云”象有某种默契,在世间轮换出场;“雨欲来”时“风满楼”,风又象是雨的前卫,赶在前面为雨开道。山中暮雨前景色的流动变迁,在诗人笔下表现得清晰、生动,又富有错综变幻之妙,真有令读者身在高楼、面临暮雨之感。正因为“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捕捉到了“风”与“雨”之间的一种内在因果关系,所以后人不仅以此句单指自然现象,而且以此句借指某种社会政治风云即将到来的征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