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蜀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蜀漆 【名称出处】:《图经本草》 【概况】: 异名 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 基源 为虎耳草科常山属植物常山的嫩枝叶。 原植物 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余项参见“常山”条。。【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此外,湖北、广西亦多。 鉴别 干燥嫩枝圆柱形,细弱。 叶多皱缩,枯褐色或棕绿色,完整的叶椭圆形、广披针形或长方状倒卵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光滑无毛。体轻而薄,质脆易碎。嗅之有特殊的闷气,味微苦。 以无老梗、叶大不破碎、味浓者为佳。 。【药理】: 参见“常山”条。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嫩枝叶:辛,平。” 功效 截疟、祛痰,清热。 主治 疟疾,痰饮,胸胁胀满。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桂枝,治风寒感冒,胸痛彻背,关节疼痛。 ❷ 配云母,截疟,治痰核痞块。 ❻ 配泽泻、商陆、葶苈子,治痰积、痰核、腰以下实证水肿。 方选和验方 ❶ 蜀漆散(《金匮要略》)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洗去腥)、云母(烧2日夜)、龙骨等份。 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1g。温疟加蜀漆0.2g,临发时服2g。 ❷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论》)治伤寒脉浮,误以火迫劫之,亡阳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生姜、蜀漆各90g,炙甘草60g,大枣12枚,煅牡蛎150g,龙骨120g。先煮蜀漆,再入他药同煎,分3次服。 ❸ 蜀漆汤(《备急千金要方》)治火邪:蜀漆、甘草、知母、龙骨、牡蛎各15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 。【医药家论述】: ❶ 张璐《本经逢原》:“蜀漆,即常山之苗,故《本经》治疟,及咳逆寒热,积聚蛊毒,功效与之相类。” 本论不载此法者,盖属脱误,故晋、唐以来,无有知蜀漆之功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