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蛇果黄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蛇果黄堇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断肠草(四川、云南),帕夏嘎、抓桑(藏名)。 基源 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蛇果黄堇的全草。 原植物 蛇果黄堇Corydalis ophiocarpa Hook.f.et Thoms. 形态 草本,植株高约40cm,光滑无毛,有分枝。基生叶开花时枯萎;茎生叶具长柄,叶片轮廓为狭卵形,长达14cm,二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约5对,具短柄,轮廓狭卵形;二回裂片羽状深裂或浅裂,有时不裂。 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5cm;具长2~5mm的钻形苞片;花梗长1~4mm;萼片三角形,边缘具小齿;花瓣淡黄色,上面花瓣长8~11mm,具距,长3~4mm,内面花瓣上部红紫色。 蒴果条形,长1.5~2.5cm,呈波状弯曲。(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0页.图1769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100~2800m的山沟及草地。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安徽、江西、台湾、湖北。。 【化学】: 全草含生物碱。有:山缘草碱、隐品碱、别隐品碱、小檗碱、(一)氢化小檗碱[(一)-Canadine]、黄连碱、紫堇杷明(Corypalmine)、蛇果紫堇碱(Ophiocarpine)、原阿片碱、(一)-人血草碱[(一)-Stylopine]、β-羟基人血草碱(β-Hydroxystylopine)[1]、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刻叶紫堇明碱(Corysamine)和蛇果紫堇碱-N-氧化物(Ophiocarpine-N-oxide)[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1 [2] Planta Med 1979;36(3)∶213 【药性】: 性味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效 镇痛,活血,去风湿。 主治 跌打损伤,气血不调,坐板疮,风痒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