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泻黄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瀉黄散 瀉黄散 xièhuángsǎn 散藥。五行説,脾與黄色相配,故“瀉黄”即瀉脾經之熱。本方用石膏、梔子瀉脾積熱,防風散脾伏火,藿香理脾之氣,甘草和中瀉火。主治脾内伏火,口燥唇乾,煩熱易飢,小兒脾熱弄舌。參閲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 泻黄散❶《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又名泻脾散。藿香叶七钱,栀子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上药同蜜、酒微炒香,为末,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功能泻脾胃伏热。治脾胃伏火,热在肌肉,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热易饥,及脾热弄舌等症。方中用石膏、栀子以清泻脾胃之积热,为君药;用防风以疏散脾中伏火,为臣药;藿香芳香悦脾,理气和中,振复脾胃之气机,并助防风以疏散脾中伏火,为佐药;使以甘草和中泻火,调和诸药,使泻脾而无伤脾之虑。诸药相合,为“火郁发之”之法。 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组方药物】 藿香叶21克 山栀子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去芦、切,焙) 泻黄散 泻黄散方剂名,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又名泻脾散。由藿香叶、栀子、石膏、甘草、防风等多味药加酒微炒为末。功能泻脾胃伏火。主治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症。该方已收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 ☚ 泻青丸 治疗喉双侧外展肌麻痹手术 ☛ 泻黄散xièhuángsǎn又名泻脾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藿香叶七钱, 栀子一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上药同蜜、酒微炒香, 为粗末, 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功能泻脾胃伏热。治脾胃伏火, 热在肌内, 口燥唇干, 口疮口臭, 烦热易饥,及脾热弄舌等症。 泻黄散 泻黄散本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又名泻脾散。原治“脾热弄舌”之证。《济生方》则用治“脾胃壅实,口内生疮”诸症。由于本方能泻脾胃伏火,故后世医家将其作为治脾热口臭、口疮的常用方剂。方由藿香叶七钱,山栀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去芦,切,焙)四两(《济生方》有缩砂仁半两)组成。上药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不拘时。现用法为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症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因脾热而有弄舌等症。 ☚ 退赤散 清热泻脾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