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蓝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蓝靛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青黛、靛、靛花、靛沫(《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爵床科马蓝属植物马蓝、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蓼科蓼属植物蓼蓝、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大青、和豆科木蓝属植物木蓝的茎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末。马蓝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约20种,13种供药用。菘蓝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产5种,4种供药用。蓼属全世界约300种;中国约120种,约98种供药用。 大青属全世界约400种;中国有30余种,约27种供药用。木蓝属全世界约800种;中国有70余种,约30种供药用。 原植物 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Goldfussia cusia Nees.;Strobilanthes cusia(Nees)O.Kuntze)。菘蓝 Isatis tinctoria L.。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大青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木蓝 Indigofera tinctoria L. 余项参见“青黛”条。 。【化学】: 本品在古本草中习称蓝或蓝靛[1,2],古亦用为蓝色染料,其主要成分为靛蓝(Indigo,Indigotin)(1)[3]。其制备方法见青黛,可用松蓝(Isatistinctoria L.)、靛青(Isatis indigotica Fort.)、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或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t.)为原料,参见“青黛”条。 参考文献 [1] 本草纲目. 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7:702,704 [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366 [3] 植物学报.1987;29(1):67 【药性】: 性味 ❶ 《本草拾遗》:“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少阴经。”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时行热毒,疔疮痈肿,丹毒,疳蚀,天疱疮。 ❶ 《本草拾遗》:“敷热疮,解诸毒,滓敷小儿秃疮热肿。” 用法用量 内服:水调或入丸剂。外用: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邓子禹家抄方》:“治时行天泡疮:靛青(即蓝靛),和甘草末、猪胆汁调敷。” 单方应用 ❶ 《圣惠方》:“治时气热毒,心神烦躁,狂乱欲走:蓝靛15g,以新汲水200ml,调分匀,顿服之。”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淀乃蓝与石灰作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 时珍曰,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丸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取其杀虫降火耳。若然,如蓝靛之由石灰合成者,时珍谓其拔毒杀虫之功,更胜于蓝矣。 第卢氏切切致戒于石灰之为害,谓不如直用蓝汁,是亦非过慎也。愚意当酌用之,如止于解内热之毒,则板蓝根与蓝汁俱得效,若外敷则靛亦可用,并其脚不去可也。 至于内服,用之散郁火,则靛花直当去其脚净,不唯防其有害,且取其轻清之气,不为浊气所累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