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荛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荛花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黄芫花(《纲目》)。 基源 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荛花的花蕾。 原植物 荛花Wikstroemia canescens Meissn.,又名老龙树(湖南),老虎麻(陕西、湖北)。 历史 荛花始载于《本经》。 《纲目》引宋《图经本草》云:“绛州所出芫花,黄色,谓之黄芫花,其图小株,花成簇生,恐即荛花也。生时色黄,干则如白。”应为本种。 形态 落叶灌木,高约1m。上部分枝,小枝细长。 叶柄、叶下面、花序皆被灰色或淡黄色柔毛。叶常对生、稀互生,宽椭圆形、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1.5~2.6cm,宽0.6~1.2cm;上面无毛;中脉和6~10对侧脉在下面显著;叶柄短。花黄色,穗状花序或数个合成圆锥花序,生于小枝顶端和叶腋;总花梗长;花被筒状,长约8mm,被灰黄色绢状毛;裂片4,近卵形,顶端钝;雄蕊8;花盘鳞片1,条形;子房被黄色绢状毛。果狭卵形,包闭在宿存花被内。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54页.图3637) 生境与分布 习见于海拔1500~2600m的山地。分布于湖南、湖北、陕西、江西、云南等地。阿富汗、印度也有。 。【药性】: 性味 辛、苦,寒。 有毒。 ❶ 《本经》:“苦,寒。” ” 归经 《本草求真》:“肠、胃经。” 功效 泻水饮,破积聚。 主治 痰饮咳逆,咽喉肿闭,留饮,水肿,癥瘕痃癖。 ❶ 《本经》:“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癥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剂。 使用注意 体虚无积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捶凿丸(《范汪方》)治腹中积聚邪气,寒气:荛花、甘遂、芫花、桂心、巴豆、杏仁、桔梗各等分。 荛花,芫花熬令香,巴豆、杏仁去皮熬令变色,各捣,细筛,以白蜜捣作丸如小豆,每服1丸,日3服。”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乳腺炎,腮腺炎,淋巴管炎:荛花3~9g,水煎服。”。【医药家论述】: ❶ 寇宗奭《本草衍义》:“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