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画
雍容华贵、秀丽典雅的人物仕女画是世俗版画中的代表作。1909年在甘肃水城发现的金代木刻版画《四美图》,以优美丰满的造型,准确的比例结构,不同时空人物的组合,合理的人物和景物造型的对比,健美流畅的刻线,把汉、晋时期的历史人物王昭君、班姬、绿珠、赵飞燕塑造得顾盼生辉,成为中国雕刻印刷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晋南仕女版画多以贡笺、条屏的形式表现。整个艺术风格清雅严谨、设色明丽而丰富,以印刷、手绘、晕染相结合,线条疏密合理,流畅轻松,背景处理除主要道具外以大量空白形成一种空灵含蓄的气氛,这些作品除满足人们审美需要以外,还是研究各个时期服饰习俗、生活方式的宝贵资料。
在民间,《麒麟送子》是最普遍的求子题材。麒麟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一种祥瑞动物,在十六国前秦方士王嘉编造的孔子降生时“麟吐玉书”的瑞应故事在民间的广为流传,这一题材便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从深层文化结构上讲,对这一题材的崇拜,表明了人们已把普通的传宗接代,上升到高层次的文化意义加以崇拜,是文明的发展。此外如“莲生贵子”、“天仙送子”、“送子观音”等内容由于同属这类主题而备受青睐。
在宣扬传统的忠孝节义思想方面,以关公题材和二十四孝内容为最。对这种思想长期潜移默化的宣教,使封建社会中的人伦道德、家族观念、民族意识得以凝聚和强化,这种方式在今天仍有一定积极的借鉴意义。
以晋南为代表的山西民间木版画同时从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历史文化等诸方面向各阶层的文化学者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珍贵的形象资料。当代华美的彩印艺术已逐步地取代了木版画在家庭中的装饰地位,但它所开掘出的审美导向,依然是现代审美范畴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