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茯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茯苓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云苓,伏苓,松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常见者为其菌核体。 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表皮黑褐色。 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药材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味甘淡,性平。 入心、脾、肺经。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名医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 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煎汤,9~15克;或入丸、散。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❷ 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6克。米汤调下,日2服(《仁斋直指方》)。 ❺ 治 但用其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腹腔,或用水提取物于兔慢性实验,有利尿作用,煎剂对切除肾上腺大鼠单用或与去氧皮质酮合用能促进钠排泄,因此茯苓的利尿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茯苓含钾97.5毫克%,以30%水煎剂计算,含钠0.186毫克/毫升,钾11.2毫克/毫升,故茯苓促进钠排泄与其中含钠量无关(因钠含量太低),而增加钾排泄则与其含大量钾盐有关。 五苓散在慢性输尿管瘘犬、健康人及兔(口服煎剂),大鼠口服醇提取液均表现明显的利尿作用,在犬的实验中可使钠、钾、氯排出增加,但五苓散中主要利尿药物为桂枝、泽泻、白术。也有报道,五苓散煎剂给大鼠口服,剂量增至1克/100克亦未能证明有利尿作用。 ❷ 抗菌作用:试管内未发现茯苓有抑菌作用。 乙醇提取物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煎剂则无效。 ❸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低胃酸。此外,茯苓能降低血糖,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 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