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生卒】:989—1052 【介绍】: 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字希文。 幼孤。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天圣五年(1027),上书请择郡守、斥游惰、敦教育、养将才、实边备等,凡万余言。次年,任秘阁校理。 七年,疏请刘太后还政,寻出为河中府通判,徙陈州。仁宗亲政,召为右司谏,忤宰相吕夷简,出知睦州、苏州,疏五河,排太湖之涝。历判国子监、权知开封府。景祐三年(1036),以为用人之柄不宜全委宰相,又献四论,皆讥切时弊,被吕夷简诬以“荐引朋党”,贬知饶、润、越州。 后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主张对西夏持久防御,颇孚威望,羌人呼为“龙图老子”。庆历三年(1043),拜参知政事,推行新政,重在整饬吏治。遭夏竦等中伤,出宣抚河东,知邓、睦、青三州。善荐拔人才,通晓“六经”,长于《易》。 擅文章,工诗词。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