灂zhuó❶水聲。見“瀺灂”。 ❷通“穱”。擇取。見“灂淩”。 灂 通“䂃”,眼睛昏朦。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水部》:“灂,叚(假)借为‘䂃’。” 《山海经·北山经》:“(小侯之山)有鸟焉……名曰鸪,食之不灂。”注:“‘灂’或作‘䂃’,不瞧目也。” 灂读音j·iao(ˋ),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子消切,去,笑韵。 ❶用漆涂合。 ❷眼睛昏蒙。 上一条: 嚼 下一条: 爝
灂读音zh·uo(ˊ),为uo韵目,属e—o—uo韵部。士角切,入,觉韵。 ❶[灂灂]雨声;小水声。 上一条: ">  下一条: 捔灂交jiǎo通“眊”。视眼昏蒙。例:俩眼粘(rán)~的成~锅子了,眼昏~~地看不清了。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灂,叚借为眊。” 灂9E95 (一)zhuo〈文〉象声词,形容水声或雨声。 (二)jiao〈文〉用漆涂合:大和无~(《考工记》)。 灂 089.灂(p1904.1)义项三,书证引《山海经·北山经》作:“(小侯之山)有烏其状如烏而白文,名曰鸪,食之不灂。” 按:引书证失误者二: 一、引文不确,首句“有鳥”下夺一“焉”字。焉, 兼词, 于是,于之。不可或缺也。 二、标点有误。首句本当作两句而未点断, 读之不顺, 其意扞格。当点作: “有鳥焉,其状如鳥而白文。”乃确。 ☚ 祗候 潋潋 ☛ 00000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