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苦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苦茄 【概况】: 异名 六甲草、欧白英(《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千年不烂心的果实。 原植物 千年不烂心Solanum dulcamara L.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有记载,称千年不烂心,谓“蔓生如木根,茎坚硬。就老茎发软枝,附枝生叶微似山药,叶色淡绿,背青黄。秋结圆实攒簇,生碧熟红。 俚医用之。”即本种。 形态 多年生蔓草或亚灌木,长达2.5m。幼茎具细毛。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9cm,宽2~5cm,叶端急尖,叶基心形下延,全缘或基部2裂呈截形,两表面被散生细毛;叶柄长2~3.5cm,具细毛。聚伞花序顶生或于枝端与叶对生,总花梗约长3cm,具稀细毛;花梗长5~10mm;花萼漏斗形,5裂,裂片卵形;花冠紫色或白色,5裂,向下反折,披针形,基部有2个绿色点,被细毛;雄蕊5枚,著生于冠口,花丝短扁,下部合生;子房卵形,2室;种子扁圆,白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图5394) 生境与分布 生于路边、山野或林边坡地上。 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生药】: 采集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 【化学】: 未成熟果实含α、β、δ、γ1、γ2-苦茄碱(α、β、δ、γ1、γ2-Solamarine)、苦茄新胺(Soladulcidine)、15α-羟基苦茄新胺(15α-Hydroxysoladulcidine)、15β-羟基苦茄新胺。 澳洲茄胺(Solasodine)、15α-羟基澳洲茄胺(15α-Hydroxysolasodine)、15β-羟基澳洲茄胺、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15-氧代苦茄新胺(15-Oxosoladulcidine)、苦茄新胺四糖甙(Soladulcidine tetraside)、α,β,r-蜀羊泉碱(α,β,γ-Soladulcine)[1~5]。尚含番茄烯醇(Tomatidenol)、番茄定(Tomatidine)、15α-羟基番茄烯醇(15α-Hydroxytomatidenol)、15α-羟基番茄定(15α-Hydroxytomatidine)、△5-番茄烯次碱(Tomatid-5-ene-3-ol)、3,4-去氢番茄醇-16(3,4-Dehydrolycopen-16-ol)、番茄黄质(Lycoxanthin)和白英果红素(Lycophyll)[1~5]。果实成熟前后,其所含生物碱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均有变化。 此外还含替告皂甙元(Tigogenin)和雅姆皂甙元(Yamogenin)以及还原糖、酒石酸、柠檬酸[2]。 又谓含二个新甾甙Soladulcosides A,B[6]。 附 叶含α,β-苦茄碱、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环木菠萝甾醇(Cycloartenol)、环麦甾醇(Cycloeucalenol)、鸡冠仙人掌甾醇(Lophenol)、胆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Brassicasterol)、异岩藻甾醇(Isofucosterol)。茎含番茄烯胺、澳洲茄胺和苦茄新胺[3]。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7 [2]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2 [3] 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985 [4]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567 [5] Dictionary of Alkaloids.Indexes.Chapman and Hall Ltd.,1989∶585 [6] Natural Product Updates 1991,(12)∶13035。 【药理】: 抗肿瘤作用 苦茄经醇、水、正丁醇提取的组分15,30mg/kg,对小鼠肉瘤180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与对照组瘤重(以毫克计)比(T/C)分别为806/1285及274/1285,经分析该组分的有效成分为β-苦茄碱。 参考文献 Science 1965;150(3705)∶1827 【药性】: 功效 《国药的药理学》:“为利尿药,又为神经痛药及消肿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