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曼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曼殊 【生卒】:1884—1918 【介绍】: 近代僧人,革命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 原名戬,字子穀,后改名元瑛,更字子谷,小字三郎;披剃后法名博经,自号曼殊。别署燕子山僧、南国行人等。 原籍香山(今广东中山)。父在日本横滨任某英商洋行买办,生母为日本女子。 六岁时回国。不久父亲经商破产,家境败落,更遭族人虐待。 十三岁离粤赴沪,寄食姑母家中,学习中文、英文。十五岁时得表兄资助,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横滨大同学校、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班、成城学校。 因积极参加孙中山反清活动,被表兄强迫回国。先执教于苏州吴中公学,后遂为《国民日报》撰稿,鼓吹革命。 报纸停刊后失业,乃投奔香港兴中会。以误会受冷遇,二十岁时愤而出家,入广州长寿寺为僧,诣惠州(今广东惠阳)受大戒。 尔后开始四海为家的流浪生活,并以上海为中心,往来于日本、暹罗(今泰国)、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一度任金陵刻经处祇洹精舍讲师,从事文化活动和革命活动。又参加南社,与柳亚子过从甚密,并与陈独秀、刘师培、李大钊、冯自由、鲁迅等往还。于诗、文、小说、书画无所不精;诗歌尤著,抒情则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状物则形象逼真,历历如见;写人则栩栩若生,呼之欲出;诗中有画,清新秀丽,得“诗僧”之誉。精通日、英、法、梵诸文。性格疏放,衣食不检,有时穷困,则拥裳终日而卧,终以贫病逝于上海,年仅三十五岁。著有小说《断鸿零雁记》、《焚剑记》、《绛纱记》、《非梦记》、《人鬼记》等,译有《拜伦诗选》、《悲惨世界》、《沙恭达罗》等,编有《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汉英辞典》、《粤英辞典》等。诗文收入《苏曼殊全集》,书画传世有《曼殊墨迹》。今广东中山县有苏曼殊故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