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幕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幕遮 词牌名,属般涉调(见金词)。 本唐教坊曲名。《文献通考》等记,西域高昌语称油帽为“苏幕遮”,又作“ ”“幕”,还可译作“摩”、“莫”、“末”。又名《感皇恩》、《金凤调》。 本为西域民间戏舞,称“泼胡乞寒”戏,记叙当地百姓戴著油帽即“苏幕遮”,互相泼水,以求寒冷的风俗。其发祥地及时间有两说。 慧琳《一切经音义》说它出于西龟兹国,每年七月初在民间进行。扮戏者除戴“苏幕遮”外,还套以各种兽神假面。 演出时,或将泥水洒向行人观众,或用绳索搭钩捕捉行人,以为游戏。 行约七日方停。当地风俗相传,此法可以攘厌驱鬼,使百姓免除罗刹恶鬼食人之灾。《旧唐书·康国传》及《张说传》则说,此戏出于西域康国。 每年十一月,当地百姓“鼓舞乞寒,以水相泼, 张说曾做《苏摩遮》诗五首,记载胜况。观诗中“自能激水成阴器,不虑今年寒不寒”,“豪歌急鼓送寒来”,“故将寒水散庭前”诸句,似可确认,此戏当舞于冬季,类于中原地区冬季祈祷“瑞雪丰年”之俗,张说亦作注说“泼寒胡戏所歌,其和声云亿岁乐”。“亿岁乐”,年年丰收,世代欢乐。张说之诗咏本意。 词人们所写的《苏幕遮》,却多与本义无关,敦煌传辞《苏莫遮》可资佐证。该词为14句之长短句。全套为六遍大曲,是歌咏五台山胜境的。所用之曲当是以诗曲为基调所另倚之新声。 《苏幕遮》又名《云雾歛》、《鬓云松令》。唐代词人之作始于吕岩,宋人则以范仲淹为早。 正体62字,双调。前后阕皆7句4仄韵。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为例,词谱如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