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灯
汉族民间舞蹈。 花鼓灯起源说法不一,至少在明代永乐年间就已流行。主要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以怀远、凤台最为盛行。每年正月十五灯节期间,当地农民大闹灯会,都要跳花鼓灯。扮女角的叫“兰花”,扮男角的叫“鼓架子”。 舞者男的粗犷有力,多有杂技动作;女的手中执手帕、扇子作舞,在花灯照耀下打花鼓来兴歌节舞,故名“花鼓灯”。表演形式有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多为大型集体舞,小场多为简单的歌舞小戏。 花鼓灯的音乐有花鼓、大锣、大钹、小钹、镗锣、二胡、三弦、琵琶等。它与“秧歌舞”被称为民间舞蹈中的孪生姊妹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