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萝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萝卜 【名称出处】:《日用本草》 【概况】: 异名 黄萝卜(《本草求原》),丁香萝卜(《现代实用中药》),红萝卜(《岭南草药志》),金笋(广东)。 基源 为伞形科胡萝卜属植物胡萝卜的根。胡萝卜属全世界约60种;中国产1种及1变种,入药。 原植物 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DC. 形态 一年生或2年生草本,高60~90cm,被刺毛。根粗壮,肉质,长圆锥形或圆柱形,红色或黄色。 茎直立,多分枝。叶具长柄,叶柄长3~12cm,基部具鞘;叶片轮廓为宽卵状长圆形,二~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长2~15mm,宽0.5~4mm,顶端尖锐,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或细长。 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10~55cm,有糙硬毛;总苞片多数,呈叶状,羽状分裂,少有不裂的,裂片线形,长3~30mm;伞辐多数,长2~7.5cm,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瓣倒卵形,先端凹陷,有内折的小舌片,靠外缘的花瓣为辐射瓣,比一般的花瓣为大,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花柄不等长,长3~10mm。果实圆卵形,长3~4mm,宽2mm,背棱及侧棱均尖锐突起,棱上有白色刺毛;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 花期5~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548页.3232条图)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广泛栽培,根为常用蔬菜。 。【生药】:采集 冬季采挖根,除去茎叶,细根,洗净。 【化学】: 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ε-胡萝卜素、番茄烃(Lycopene)、六氢番茄烃(Phytofluene)、维生素B1、B2和花色素。 含糖3%~15%,脂肪油0.1%~0.7%,挥发油0.014%,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等。挥发油中含α-蒎烯、莰烯(Camphene)、月桂烯、α水芹烯、甜没药烯等。另含咖啡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 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58。 【药理】: ❶ 对肿瘤的防治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β-胡萝卜素能降低一些人类肿瘤的发生率。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能预防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增强放疗和化疗对肿瘤的疗效,并降低它们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宿主的免疫功能[1]。为了明确β-胡萝卜素的防癌机理,在无β-胡萝卜素转化酶系的条件下于细胞培养水平研究了β-胡萝卜素自身对诱发和非诱发的V79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影响,实验中发现,高浓度β-胡萝卜素(10-5-10-4mol/L)使其SCE水平明显升高,但同时加入α-生育酚可使之恢复。 β-胡萝卜素与α-生育酚适当剂量联用能抑制MNNG诱发SCE,而它们单独使用则无此保护作用。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并非完全安全无毒,它与其它预防肿瘤药物或营养素联用比单独使用更为安全有效,β-胡萝卜素在肿瘤发生的起始阶段就可能开始发挥作用[2]。 胡萝卜提取物是一种干扰素诱生剂。以胡萝卜提取物(0.091μg/ml)孵育兔肾细胞18h后,能抑制病毒特异性细胞病变[5]。 参考文献 [1]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1;13(4):7 [2] 中华肿瘤杂志 1988;10(2):89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0;6(4):260 [4] CA 1934;28:4480′ [5] 病毒学报 1988;(3):251 。【药性】:性味 甘,平。 ❶ 《饮膳正要》:“甘,平。” 归经 肺、脾经。 ❶ 《本草求真》:“入肺,兼入脾经。” 功效 健脾,化滞,补中。 主治 消化不良,久痢,咳嗽。 ❶ 《纲目》:“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生食或捣汁。外用:捣汁涂。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岭南草药志》:“治水痘:胡萝卜120g,风栗、胡荽各90g,荸荠60g。水煎服。” ” 单方应用 《岭南草药志》:“治百日咳:胡萝卜120g,加红枣12枚,水煮服。” 食疗 ❶ 《中华进补大全》:“治夜盲症,角膜干燥:胡萝卜250g,猪肝100g。同炒熟食。” ”。 【医药家论述】: ❶ 黄宫绣《本草求真》:“胡萝卜,因味辛则散,味甘则和,质重则降。故能宽中下气,而使肠胃之邪,与之俱去也。但书又言补中健食,非是中虚得此则补,中虚不食得此健,实因邪去而中受其补益之谓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