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多发于青壮年,由于强大暴力所致。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股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3骨折、中1/3骨折、下1/3骨折。上1/3骨折后,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其他外旋肌群的牵引而有屈曲、外旋、外展移位,远端因受内收肌群牵拉而向上、内移位,造成成角、短缩畸形。中1/3骨折常随暴力作用方向而变化。下1/3骨折因远端受腓肠肌牵拉而向后倾斜,可压迫或刺激腘窝部的神经血管。患者有外伤史,患肢有剧烈疼痛、肿胀、缩短、畸形,完全骨折时出现骨擦音、反常活动。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要注意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可能,切勿遗漏。 (二)治疗 大多数人可用非手术疗法,应注意防治失血性或创伤性休克。 1.非手术疗法 创伤引起者,可将伤肢用绷带固定于胸部或做垂直悬吊牵引2周。3岁以内儿童一般采用垂直悬吊牵引3~4周。对成人股骨干骨折,可用固定持续牵引或平衡持续牵引治疗,一般牵引8~10周,牵引期间加强大腿肌肉特别是股四头肌的锻炼。 2.手术治疗 股骨干上、中1/3横骨折,可用髓内钉内固定,现一般用交锁髋内钉,分动力和静力固定。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现多主张采用闭合插针。手术指征参考如下: (1)非手术治疗失败。 (2)伴多发性损伤者或多发骨折者。 (3)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影响功能者。 (4)伴股部血管、神经损伤者。 (5)老年病人不宜久卧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