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肠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肠痈 病名。 出《素问·厥论》。即肠内生痈并腹部疼痛的病症。 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而致胃肠运化失职,湿热内壅所致。《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初起小腹疼痛,脉芤数者,用大黄汤(大黄、朴硝、丹皮、白芥子、桃仁)下之;肠痈溃后,腹痛,小便似淋,宜托而补之,用七贤散(茯苓、山药、牡丹皮、山茱萸、熟地黄、人参、黄芪)。因其发生部位不一,有大肠痈、小肠痈、直肠痈的不同。包括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病。证治参见各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