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割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割裂分裂。杜篤《論都賦》:“深入匈奴,割裂王庭。” ![]() ![]() 割裂ɡēliè把事物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分开 割裂gēliè〈动〉本来不应该分开的分开了:割裂联系│无法割裂。 割裂见 “藏词”。 割裂(反)联系 分隔、分离、割断、割裂、隔断、间断、中断;连亘、连贯[联贯]、连绵、连延、绵亘、绵连[绵联]、绵延、盘亘、衔接○分隔fēn gé(动)在中间隔断:夫妻~两地|把房子~成两间 |~符|被铁路~为东西两段。 ○分离fēn lí(动)分开;不连在一起:~器|刳腹折颐,身首~。 ○割断gē duàn(动)截断;切断:~绳索|~情丝|历史无法~。 ○割裂gē liè(动)把连在一起的事物分割开;把不该分割的东西分割开(多指抽象的事物):~为二|~领土|~阵地|动机和效果不该~|把主客观~开来。 ○隔断gé duàn(动)阻隔;使断绝:两地的交流被大河~了|~历史|窗上的铁栏杆~了她和外面的世界。 ○间断jiàn duàn(动)(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友谊曾~了五年|他坚持锻炼,从未~过|斗争一刻也没有~过。 ○中断zhōng duàn(动)中途停止或断绝:歌声~了|供应~|电话联系~了|通信再次~|~两国关系。 ●连亘lián gèn(动)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山岭~|长城~万里|山脉~不断|塔下是~的磐石。 ●连贯lián guàn(动)连接贯通:上下句意思~|长江大桥把南北交通~起来|这样写,前后必定~。也作【联贯】。 ●连绵lián mián(动)(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起伏|稻田~不绝|局部战争~不绝|阴雨~|思绪~|~的山峰。也作【联绵】。 ●连延lián yán(动)连续不断:大雨~|~万里的山脉|高山~数里。 ●绵亘mián gèn(动)接连不断(多指山脉):~千里的大别山|山岭~。 ●绵连mián lián(动)连续不断:~不断|~不绝|背靠~的大山。也作【绵联】。 ●绵延mián yán(动)延续不断:~曲折|内战~,烽火连天。 ●盘亘pán gèn(动)〈书〉互相连接:山岭~交错|古树的根叶~在一起|大丰山~雄伟出琅琊山诸峰上。 ●衔接xián jiē(动)相连接: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紧紧~。 分割、分开、分离、割裂、划分;合并、结合、联系、衔接○分割fēn gē(动)把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书的各个部分不能~开|把两个密切联系的阶段~开来研究,是不会得出正确结论的。 ○分开fēn kāi(动)使人或事物不在一起:把中文书和外文书~|教与学不宜截然~|怎么也分不开。 ○分离fēn lí(动)分开:理论与实践是不可~的|从水中~出氢来。 ○割裂gē liè(动)把不应当分割的事物分割开(多指抽象的事物):这两件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当时的斗争形式不能和当时的环境~开来讨论。 ○划分huà fēn(动)把整体分成几部分:~行政区域|~势力范围。 ●合并hé bìng(动)结合到一起:六个组~为两个了 |两家工厂~了。 ●结合jié hé(动)使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教学同科研~|劳逸~|城乡~|我们~成一个战斗的整体。 ●联系lián xì(动)互相有关系,或彼此接上关系:理论~实际|要~具体情况谈问题。 ●衔接xián jiē(动)互相连接:使前后~|互相~。 割裂←→联系gē liè ← → lián xì割裂:将不应当分割的东西分割开。 割裂 割裂同“藏词”条。 ☚ 藏词 飞白 ☛ 割裂gē liè分裂,分割(1)。《尊经阁记》: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像这样的人,是连上面说的那本帐册也分割毁弃掉了。 割 割割(~除;~肉;~地;分~;宰~)剒 劙 劁 刉 打 芟刈 另见:酷刑 割 牲畜 器官1 宦官 ☚ 剪 阉割 ☛ 剪裁 剪裁裂(割~) 裁剪 裁翦 裁切 裁铰 裁割 另见:材料1 织物 剪 ☚ 剪裁、缝制 缝制 ☛ 断绝1 断绝1割(~断;~裂) 斩(斩刈;斩绝;斩决;终斩) 乖 绍昧 旷绝 弃绝 殊绝 隔绝 屏绝 屏断 眇绝 委绝 另见:不来往 不交往 隔绝2 ☚ 断绝1 断绝关系 ☛ 裂开 裂开裂(~口;~缝;~纹;~隙;~痕;~变;分~;割~;撕~;阔~;开裂;劈裂) 破(破开) 豁(豁开;~口) 绽(绽裂;绽开;离绽;吐~;破~) 决(决裂;履穿踵~) 绷(绷开) 披(指甲~了) 拆(拆裂;拆副) 罅(罅发;罅裂) 坼(坼裂;坼罅;迸坼) 开(开拆;开坼;开绽;缝开) 劈烈 崩溃 另见:零碎 裂缝 裂痕 ☚ 裂开 崩裂 ☛ 割裂gē liè分裂,分割。《后汉书·杜笃传》:“深之匈奴,~~王庭。” 割裂见“分割”。 割裂 割裂又称“藏词”。这是一种割取句子或词组的一部分用来指代全体或另一部分,甚至表示其他新的语意的修辞方法。“断章”的目的是为了“取义”,运用恰到好处的,可以使表达含蓄、精炼且耐人寻味,反之,则语意隐晦,或句残章缺而徒增阅读困难。此方法在古文中并不少见,如用“不惑”指四十岁之壮年,用“耳顺”指六十岁之老年,用“而立”指三十岁之中年等,皆取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如《汉书·萧望之传》“(萧望之)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文中“耳顺”为割裂,“折冲”为借代。又如《文子·道德》有“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后人多以“神听”、“心听”、“耳听”表示学习的不同层次。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毘,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此“耳学”也是割裂而来。又例如萧统《文选序》中“君非从流,臣进逆耳”。其“从流”是割裂《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而代全句,在这里表示接受别人意见如同流水一般快而自然。“逆耳”是割裂《孔子家语·六本》“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而代全句,在这里表示听起来不顺耳却有利于改正错误的忠言。《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忠言逆耳利于行”句,是引文,而非割裂。割裂运用得好,能使语言含蓄幽默,有的具有今天歇后语的表达效果。反之,则晦涩不明,令人难以领会,给阅读造成困难。例如唐代刘知几《史通·杂说》“马卿为自叙传,具有其集中”,“马卿”指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又《晋书·王濬传》“世祖旌贤,建葛亮之胤”,将“诸葛”(复姓)割裂为一字(“葛”)。这种“任意宰割”到非作者自注而不得知的作法,是不足取的。 ☚ 断章 博喻 ☛ 割裂cut apart;separate;sever;isolat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