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
【生卒】:1872-1970 【介绍】: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1890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08年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16年因反战被解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访问俄国。 1920-1921年来中国讲学。同情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认为“只有孙中山正在为整个中国的未来打算”。 把孙领导的广东政府视作中国进步的政府。因其能以平等态度对待中国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受到孙的赞赏。 来华之初,适孙在沪,拟邀宴叙,但因故错过机会,双方均以为憾。在中国演讲多次,很受欢迎。在1921年7月6日所作《中国的到自由之路》的演讲中提出要改造中国必须反对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侵略;以俄国为榜样,进行政治改造;中国的文化应是中西融汇,取长补短。被孙称为“唯一了解中国的英国人”,并被赞称为“极大的哲学家”,“有很大的眼光”。 1934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西尔威斯特奖章。1938年后赴美国任教。 1944年回国复任剑桥大学教授兼理事。 晚年反对侵略战争,发起禁止核武器运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1970年病逝。著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西方哲学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