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乡村城市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乡村城市化

乡村城市化

又称作农村城市化。指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向城市经济、城市社会转化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乡村居民必然要求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状况逐步接近城市居民。实现这种要求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乡村居民进入城市; 二是在原农村社区内进行建设,使之逐步变为城市,即乡村城市化。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现有城市容纳力又很有限,因此,后者将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向。乡村城市化的特征主要有:(1)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产值逐步升到80%~90%,农业产值逐步下降到10%~20%。(2)就业结构变化。以农业劳动者为主体变为以非农业劳动者为主体。(3) 劳动方式变化。以手工劳动为主向现代劳动方式转化。(4) 工业和人口在空间上的必要集聚。(5) 文化、教育和其他服务机构、设施大面积的发展。(6)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逐步现代化。(7) 社会交往日益扩大,物质生活以外的文化、政治、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 农工商联合企业   农村工业化 ☛
乡村城市化

乡村城市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之一。发展农村经济,协调城乡经济,繁荣整个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乡村城市化,并不就是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农业剩余人口要走向城市,乡村建设要城市化,乡村生活要城市化,缩小城乡差别。近代、现代史上乡村城市化道路主要模式有: (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集聚——反馈——开发模式。集聚,是在乡村城市化初期工业资本在城市高度集聚,农村凋敝,农民大量破产,蜂拥进城; 反馈,是城市臃肿、污染严重情况发生后,又使城市工业和人口大量地向乡村,特别是向郊区扩散、迁移; 开发,在城市高度发达后,广大农村仍处于停滞,破败状态,迫使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回过头来开发农村,逐步解决农村和小城镇的投资和繁荣问题。(2) 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增长极核——均衡分散模式。增长极核,即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地在少数极核——大中城市和特大城市进行,均衡分散,即由着重在大中城市发展工商业,转向着重加强分散的小集镇、农村集镇和服务中心的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通过规划使整个国家的生产力、人口和城乡居民点得到均衡的分布。(3) 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限制、加强、合理、均衡模式,即限制或不搞大城市,重点加强和发展小城镇、合理配置城乡社区,均衡分布生产力。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就地消化式”和“集中式”的结合。“就地消化式”的城市化道路,是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建设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使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集中式”城市道路,是主要靠农民自己力量兴建的城市来吸收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是离土又离乡的易地转移。两者相结合,从时间上看,农业剩余劳动力首先是由乡镇企业吸收消化、向小城镇集中,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和经济效益要求的提高,再向中小城市转移,最后,向大城市转移。从空间上看,各个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既向小城镇转移,也向大中城市转移,但转移的主流不同。这种模式也称之为“分段发展,层层沉淀”的城市化道路。

☚ 农村工业化   城乡一体化 ☛
000048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