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指标
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含义。 就一般含义而言,是指反映一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的概念及其数值,用作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工具。例如,衡量一国一定时期总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若干货币单位;表示一国某时期通货膨胀程度的消费价格指数为基期的百分率多少。 经济指标包括表明特定经济现象的名称及其在具体时间(时期)和空间的数值。 西方经济统计将反映某一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不具有数值)也称为经济指标,这是因为进行经济统计研究往往只确定选用哪些指标,还没有具体收集有关数据。 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常常需要使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即指标体系。经济计量模型和回归方程中作为解释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的特殊含义是指用来分析和预测经济周期变动,特别是对转折点进行监测、发预警信号的确认,所选定的数列和程序系统也称为经济指标或周期指标。在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做了开创性研究,制定了指标体系;以后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根据指标体系预测美国经济周期进展并对体系多次修订;现在由会议局继续实施预测和项目开发(参见领先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词条)。 当前西方统计机构普遍采用类似的指标体系预测经济周期进展。 制定指标是西方经济统计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内容。 它包括: ❶ 依据经济概念从量化角度界定指标内涵; ❷ 规定指标的计算方法; ❸ 确定计算指标的数据来源; ❹ 指明指标的可靠性及其限制。随著社会经济发展和统计方法进步,需要对经济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修改和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