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紫乌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紫乌头 【名称出处】:云南鹤庆 【概况】: 异名 紫草乌(云南)。 基源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亚东乌头的干燥块根。 原植物 亚东乌头Aconitum episcopale Lévl,(A.delavavi var.leiocarpum Finet et Gagnep.;A.tripartitum Fletcher et Lauener;A.delavayi auct.non Franch.) 形态 块根倒圆锥形,长约5cm,直径约1.8cm。茎缠绕,上部疏被伸展的或反曲的短柔毛,分枝,茎中部的叶片圆五角形,长达7.5cm,宽达10cm,基部心形,3裂达基部或至距基部约1.5mm处,中央全裂片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二回裂片3~4对,斜三角形或近线形,全缘或具1~3小裂片;叶柄与叶近等长,无鞘。 总状花序有4~8花;轴和花梗密被伸展的淡黄色毛;苞片线形;花梗斜展,长1.5~3cm;小苞片线形,密被伸展的短柔毛;萼片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或圆筒状盔形,高2~2.4cm,自基部至喙长1.4~1.6cm,下缘稍凹,外缘直或在下部稍缢缩,并与下缘形成短喙,侧萼片长1.2~1.4cm;花瓣无毛,唇长约4.5mm,距长约3mm,向后弯曲;雄蕊花丝全缘或有2枚小齿;心皮3~5。蓇葖长1.1~1.4cm;种子三棱形,密生横膜翅。花期7~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249页.图版52∶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400~3200m山地。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本种过去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图1382误定为Aconitum delavayi Franch.应予纠正。。【化学】: 紫乌头根中含二萜生物碱:紫乌生(Episcopalisine),紫乌生宁(Episcopalisinine),紫乌亭(Episcopalitine),以及紫乌定(Episcopalidine)[1]、大鼻乌头碱(Aconosine)[4]。从紫乌头全草得五个二萜碱:异叶乌头定(Heterophylloidine)、去乙酰异叶乌头定、准噶尔乌头碱(Songor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14-乙酰塔拉乌头胺[3];从鹤庆紫草乌A.episcopaleLévl.中分到一生物碱-鹤乌碱(Scopaline)[2]。 参考文献 [1] 药学通报 1982;17(5):300 [2] 化学学报 1981;39(5):445~52 [3]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1;3(4):19 [4]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1 【药理】: 紫乌生(Episcopalisine)5,10mg/kg iv完全对抗乌头碱(Aconitine)所致大鼠心律不齐,但对氯仿和氯化钡引起的心律不齐无明显影响;在大鼠离体心房上,紫乌生5×10-3g/L能对抗乌头碱的作用。紫乌生80mg/kg ip可引起类似乌头碱导致的室性心律不齐。 参考文献 天津中医 1985;2(4):25 【药性】: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块根:民间用于解乌头中毒。” 【临床应用】: 《贵州中草药名录》:“本品临床应用同乌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