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路提举市舶司官署名。北宋初,继开宝四年置广州市舶司后,于杭州置市舶司(端拱二年五月已见称两浙市舶司)。淳化三年移司于明州定海县,次年复于杭州置司。咸平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杭州、明州各置市舶司(《宋会要·职官》44之1、宁波市文管会《1977年海交遗址调查资料·蔡范市舶司记》、《长编》卷45庚子)。元丰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以两浙路转运副使兼提举两浙市舶司,于杭州置司。南宋建炎元年六月十三日归并路转运司,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复置(《宋会要·职官》44之6、11、12)。南宋绍兴二年三月三日,移司治于秀州华亭县(《要录》卷52甲午)。乾道二年六月三日罢两浙路提举市舶司,由两浙路转运使兼提督两浙市舶事务(《宋会要·职官》44之28)。本司辖五市舶务:临安府市舶务(北宋为杭州市舶司)、明州市舶务(北宋为明州市舶司)、秀州市舶务、温州市舶务、江阴军市舶务。又有市舶库(《宋会要·职官》44之28)。
简称❶两浙市舶、两浙提举市舶。《宋会要·职官》44之14:“绍兴二年三月三日,诏两浙提举市舶移就秀州华亭置司。”《要录》卷52,绍兴二年三月甲午:“诏两浙市舶就华亭县(今松江县)置司。”《松江府志》卷15《古署》:“提举市舶司廨舍,在县署西,乾道二年归漕台。” ❷两浙市舶司、两浙舶司、两浙市舶。《中兴圣政》卷29《罢两浙舶司》:“(乾道二年六月)罢两浙市舶司,以言者论两路市舶所得不过一万三千余贯。”《宋会要·职官》44之28:“乾道二年六月三日,诏罢两浙路提举市舶司。……臣僚言:‘两浙路唯临安府、明州、秀州、温州、江阴五处有市舶〔务〕。……市舶置司乃在华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