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玛格丽特
【生卒】:1901—1978 【介绍】: 美国人类学家,她以研究所谓“原始的”社会和文化在性格发展方面的作用而著称。 曾在巴纳德学院学习心理学,在那里认识了著名人类学家弗朗茨·博厄斯。1925年到萨摩亚群岛,研究当地女子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转变,在《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中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1926年任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种馆助理馆长,1942年任副馆长,1964年任馆长。195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副教授。 20年代后期她在新几内亚研究幼儿的智力发展与其文化环境的关系(《新几内亚人的成长》1930)。后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利用创新的拍摄法记录了社会各方面的情况,编成一本生动的书《巴厘人的性格》(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她调查了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关心驻英的美军部队的社会影响。战后她更加注意研究现代美国社会,特别是文化现象在精神病学、智力健康、儿童发育和教育方面的影响。 她曾在政府委员会工作并到处讲学。批评家指出她忽视现有的社会学方法,而应用较主观的方法。 60年代后期她关心青年人的幻灭情绪、人口过剩、环境危机等问题,著有《文化与信仰》(1970)、《一种看问题的方法》(1970)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