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疮花
中药名。 见《陕西中草药》。别名:秃子花。为罂粟科植物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Maxim.)Fedde的带根全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高约30厘米,全体含淡黄色液体。根圆柱形,茎丛生,被长毛。生于丘陵,山坡,路边或墙上。分布陕西等地。春、夏两季均可采挖带根全草,阴干或鲜用。《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治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结核,秃疮,疮疖疥癣,痈疽。 ”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❶ 治牙痛,咽喉痛,秃疮花12克,水煎,加白糖适量服。 ❷ 治睾丸癣,妇女阴户肿:秃疮花,蒲公英,艾叶,全葱各适量,煎水洗(上2方出《陕西中草药》)。 ❸ 治老鼠疮,秃疮:秃疮花,白杨树花等分,煎成膏药,敷贴疮部。 ❹ 治秃疮,顽癣:鲜秃疮花捣成泥状,贴敷患处(上2方出《陕西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