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破骨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破骨七 【名称出处】:《贵州中草药名录》 【概况】: 异名 穿心莲、麻布袋(《贵州中草药名录》),七连环(云南),九连环(陕西),麻布七(湖北)。 基源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的干燥块根。 原植物 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Lycoctonum shansiese Nakai),又名曲芍(贵州),碎骨还阳(湖北),网子七(陕西),穿心莲(云南)。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长达20cm,粗达2cm。 茎高60~150cm,中部以下几无毛;基生叶1枚,与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肾形或圆肾形,长12~14.5cm,宽20~28cm,基部宽心形,3深裂约至叶长的6/7处,中裂片楔状狭菱形,渐尖,3裂,边缘有不整齐的三角形锐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3裂稍超过中部。总状花序长20~50cm,具密集的花,轴及花梗多少密被紧贴的短柔毛;小苞片通常生花梗中部,狭线形,长3~9mm;萼片蓝紫色或淡紫色,上萼片圆筒形,高1.6~3.0cm,粗4~9mm,外缘在中部之下稍缢缩;花瓣长达2cm,唇舌形.长约3.5mm,距长约6.5mm,向后拳卷;花丝大多具1~2小齿。蓇葖长1.1~1.7cm。种子倒卵形,具3条棱,长约3mm,褐色,密生横狭翅。 花期6~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169页.图版28: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150~37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中。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根。 【化学】: 含二萜乌头类生物碱:高乌碱(Lappaconitine)、牛扁碱酸单甲醋(Lycaconitic acid monomethylester)、羟基高乌碱(Ranaconitine)。 参考文献 中药通报1989;6(2):26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有毒。 ❶ 《贵州民间药物》:“温,苦、辛、咸。” ” 功效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 主治 风湿腰腿痛,痧气腹痛,胃痛,心悸,跌打劳伤,瘰疬,疮疖。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胃气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性腰腿痛,胃气痛,跌打损伤:破骨七3~6g,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