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
❶ 刻于石上的儒家经典。 今存七种:(1)*熹平石经。(2)正始石经。(3)*开成石经。(4)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 楷书,张德钊等书。五代后蜀广政七年(944),于成都依唐开成石经本刻经,加注小字。北宋补刻三经,成十三经。现有残石保存于今四川成都、重庆博物馆。(5)北宋石经,又称“二体石经”、“嘉祐石经”。篆、楷二体书。 嘉祐六年(1061)于开封刻成。所刻为《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共九经。 今有残石存于河南开封博物馆。(6)南宋石经,又称“宋高宗御书石经”。楷书,高宗书。绍兴十三年(1143)刻《易》、《诗》、《书》、《左传》、《论语》、《孟子》及《礼记》(《中庸》、《大学》等五篇)共七经。 今尚存77石。(7)清石经。 楷书,蒋衡书。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十三经。 今存北京国子监。 ❷ 刻于摩崖或石碑的佛经。始于北魏末,盛于北齐、北周,迄明末清初仍有续刻,而以*房山石经规模最大。 ❸ 刻于石上的道教经典。 始于唐中叶,盛于宋、元。所刻多为《道德经》,也有《消灾护年经》、《升元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