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灰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石锻(《图经本草》),矿灰(《纲目》),石垩(陶弘景命名),生石灰、熟石灰、消石灰(习称)。 基源 为石灰岩Limestone(主含碳酸钙CaCO3),经加热煅烧而成的氧化钙(CaO),习称生石灰或石灰,或再经吸潮而得的氢氧化钙[Ca(OH)2],习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历史 石灰始载于《本经》。陶弘景谓:“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俗名石垩。 ”苏颂对其品种、质地明确指出:“所在近山处皆有之,烧青石为灰。有风化,水化二种:风化者,取锻了石置风中自解,此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热蒸而解,其力差劣。 ”《纲目》记载:“入药惟用风化,不夹石者良。”现代商品一般分为生石灰,熟石灰两大类。 石灰岩经煅烧后称为生石灰;生石灰遇水则成消石灰:暴露空气日久,呈不溶状态称熟石灰。 因而可以说古今一致。 形态 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为致密块状体。白色或灰白色,但由于所含杂质成分差异,其颜色亦有变化,如含铁质则呈褐色,含有机质时呈灰至黑色,土状光泽。 产状 产于半深至深海相沉积岩层中,成层状、块状、常见铁、镁等杂质。亦有湖相沉积的泥质灰岩及生物的残核,系生物化学作用的产物。 产地 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石灰窑加工生产。。 【化学】: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常见杂物为Si、Fe、Al、Mg等。 石灰岩加高热,则产生二氧化碳而遗留氧化钙,即生石灰(石灰)。生石灰遇水,则成消石灰,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 生石灰或消石灰露于大气中,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因此,石灰放置长久后都成为碳酸钙。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82 。【药性】:性味 辛,温。 有毒。 ❶ 《本经》:“辛,温。” 归经 入肝、脾。《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功效 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 主治 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疣。内服止泻痢,崩带。 ❶ 《本经》:“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 外用:研末调敷,或以水溶化澄清涂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石灰散(《外台秘要》)治狐臭:青木香、枫香、丁香、熏陆香各60g,阳起石、陈皮各90g,矾石120g,石灰500g。 研为散,绵卷药,先以布揩令痛,然后夹之。上系著臂。 面和醋调敷之。” 先将两叶捣绞取汁,拌石灰晒干,研入黄丹、白术各90g,和匀为散,外敷。 单方应用 ❶ 《孙真人食忌》:“治疥:淋石灰汁洗之。” ” ⒄《活法机要》:“治痔疮有虫:古石灰、川乌头(炮)等份,为末。烧饭丸梧子大。 每服20~30丸,白汤下。” ⒅《普济方》:“治痈疽瘀肉:石灰250g,荞麦秸灰250g。淋汁成霜,密封。每以针划破涂之。 自腐。” ⒆《实用中医外科学》:“治痔核:新出窑的石灰研成粉末(不拘量),放于小杯中,加黄丹少许,调匀后加入楠皂水(石碱吸收空气中水分溶化出的液体),调成糊状,涂于痔核上,能使痔核干性坏死。” ⒇《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湿疹:陈石灰、黄柏、滑石各等份。共研末,调桐油搽。 ”。【医药家论述】: 缪希雍《本草经疏》:“石灰,《本经》不言其毒,观所主皆不入汤,其为毒可知矣。火气未散,性能灼物,故主去黑子息肉及堕眉也。其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髓骨疽者,皆风热毒气浸淫于骨肉皮肤之间,辛温能散风热毒气,且能蚀去恶肉而生新肌,故为诸疮肿要药也。辛而燥,故又能杀痔虫。古方多用合百草团末治金疮殊胜者,以其性能坚物,使不腐坏,且血见石灰则止,而百草又能活血凉血故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