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
唐、宋时期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的一级科举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相当于明清时的会试。 尚书省举行的考试禄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之,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改由礼部侍郎主持。以后历代相沿。考试方法分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等。 省试中选称“及第”,第一名称“状元”或“状头”。每通过吏部考试即可分配官职。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武则天于洛殿城殿亲自主持省试,策问举人,开以后殿试之先例。 宋初继承唐朝制度,设科基本相同,起初每年举行一次,仁宗时改为两年一次,神宗时改为三年一举,以后相沿不改。考试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 州试于秋季举行,称“秋试”。省试于次年春季举行,称“春闱”,多由六部尚书,翰林学士等主持,合格者称“进士”,第一名称“省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