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相见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相见欢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股滋味在心头! 。【原文作者】:李煜 【鉴赏】: 上片写景,点明人、地、时、事。 人是远离故国之人,地点在“西楼”,季节是“清秋”,时间是深夜,事情是夜不成寐,登楼遣怀,可惜借景遣愁愁更愁。值得品味的是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自己闷闷不乐,又没个可以说说内心话的人,忧思更深。为了排解这离开故国的万古愁苦,于是独自静静地登上“西楼”,是月已下沉的后半夜了。举首望万里蓝天,只见一弯如钩的月牙,放射著清冷的光,真是孤独凄清极了。原想借景遣愁,却没料到这“如钩”的月牙,却钩出了自己内心更大的愁苦。故国啊,您在哪里?亲人哪,您在何方?可是问苍穹,却无一丝回音,有的只是死一般的寂静,有的只是缺月,根本谈不上团 下片抒情,是吐露旨意之所在,最吃紧的地方。王思宇说:“离愁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著,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所以在诗词中,很少从它本身去写,通常从侧面来表现。”(《唐宋词鉴赏集》)但是艺术是在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李煜敢于碰硬,对离愁忧思本身作具体描写。首先,它用比喻,使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捉摸的物事。 前人不是常常把“思”谐音为“丝”吗?如南朝乐府民歌《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采桑度》:“伪蚕化作茧,烂漫不成丝。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为?”《吴声歌曲·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俱见《乐府诗集》)李煜向民间文学学习,也采用这种双关隐语的表现技法。他将自己怀念故国亲人的万缕情思比作一团乱丝线。“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本来丝线无论怎样乱,总还能理出头来,实在理不清,还可一下剪断;但作者的情思却既理不清,又剪不断,真是大无可奈何之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无形的离别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接著,他又以无形之物来比喻抽象的感情,“别是一股滋味在心头”,使这种忧思变得更加深沉。 俞平伯说:“‘别是一股滋味’也是离愁。剪不断,理还乱,还可形状,这却说不出,是更深一层的写法。”对故国的恋情,在心中是又苦又酸又甜又辣,而又不是酸甜苦辣,“别是一股滋味”,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极为特别的滋味,捉摸不住,十分抽象,而又恰到好处地将作者内心复杂的感情活动,思念,悔恨,哀怨,回顾,猜想,羞愧,不平,担心,忧惧……充分表达了出来,与“此时无声胜有声”异曲同工,“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这首词精炼而又自然,不雕琢,不做作,纯从性灵流出,“明白如话,写情深刻”(夏承焘《唐宋词选》)。语言朴实,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十九: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温庭筠)、严妆也,端己(韦庄)、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道出了此词本色,这是花间派雕章琢句、无病呻吟所无法企及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