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子
出《新修本草》。 又名土甘草豆、相思豆、鸳鸯豆、红豆。为豆科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的种子。主产广东、广西、福建。 辛、苦,平,有大毒。 杀虫。治疥癣,痈疮,湿疹。研粉油调涂。一般不宜内服。 中毒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尿闭、幻视、溶血、虚脱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本品含相思子毒蛋白,并含相思子碱,红豆碱、胆碱、下箴刺桐碱等生物碱,又含β-谷甾醇等多种甾醇类、相思子甙、相思子酸、5β-胆烷酸、没食子酸和多种氨基酸等。 相思子毒蛋白对小鼠实验性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毒性极大,0.5毫克即可使人致死,但加热至65℃以上则毒性消失,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20毫克/公斤。固醇类部份对大鼠、小鼠有避孕作用。 种子的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痢疾及伤寒杆菌以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可导致心、肺、肾及小肠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