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头
【名称出处】:《南京民间药草》 【概况】: 基源 为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的根。 原植物 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 余项参见“山莴苣”条。 【生药】: 采集 春、夏季采收,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晒干或鲜用。 鉴别 幼苗时根呈块状,簇生,卵圆形,肉质,表面黄褐色,平滑,老时伸延呈锥形而细长,侧生支根,纤细,干后现皱缩的纵条纹。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有山莴苣素(Laetucin)及莨菪碱。 参考文献 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376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河南中草药手册》:“苦,寒。有小毒。”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寒。” ❸ 《贵州中草药名录》:“甘,平。”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扁桃体炎,阑尾炎,子宫颈炎,产后瘀血作痛,妇女血崩,痔疮下血,乳痈,疮疖肿毒。 ❶ 《南京民间草药》:“治妇女血崩及子宫发炎。” ❷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解毒,去肝热。” ❸ 《河南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炎,凉血,散瘀。”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阑尾炎,扁桃体炎,子宫颈炎,产后瘀血作痛,崩漏,痔疮下血,疮疖肿毒。” ❺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用于跌打损伤。” ❻ 《贵州中草药名录》:“冶气弱白汗,慢性阑尾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河南中草药手册》:“治扁桃体炎:山莴苣30g。水煎,分2次服。” ❷ 《河南中草药手册》:“治疮疖肿毒,无名肿毒,乳痈:鲜山莴苣适量,捣烂如泥,敷患处。” 食疗 《河南中草药手册》:“治子宫颈炎:山莴苣30g,猪膀胱1个。水煎,分3次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