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踏匈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陵墓雕塑 > 馬踏匈奴 馬踏匈奴 mǎtàxiōngnú 石雕。西漢大型石刻之一。高一六八厘米,長一九○厘米。戰馬昂首屹立,遥望東方,肌肉豐滿,長尾拖地,四肢粗壯,足踏戰敗之匈奴貴族。被踏者仰卧曲足,長鬚蓬髮,手執弓箭,面目狰獰。戰馬精警安詳,與失敗者挣扎絕望表情形成對比。製作樸實明快,生動傳神,風格渾厚,意境含蓄,歷來被認爲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之代表作。現存陝西興平霍去病墓前之茂陵博物館。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西汉石雕。是霍去病陵墓石雕群中的主体雕刻,高1.68米,长1.9米。战马巍然肃立,三腿直树,右前蹄高举,作踩踏状。其腹下是一个手持弓箭、仰卧在地作垂死挣扎的匈奴战败者,填充了战马腹下的空缺之处。战马表现出既雄宏漠然而又警惕的神情,与足下武夫挣扎的狼狈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粗壮而坚实的马腿,犹如四根巨大的石柱,与马的身躯浑然一体,构成永久性的柱石建筑感。以战马象征西汉政权的强大声威,象征霍去病的赫赫战功,显示出雕刻者运用象征艺术手法之巧妙和艺术构思设计的别具匠心。作品洗练概括,朴拙浑成,是霍去病墓石刻中的杰作。 ☚ 霍去病墓石刻 范南村石猪 ☛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西汉石雕。是霍去病陵墓石雕群中的主体雕刻,高1.68米,长1.9米。战马巍然肃立,三腿直树,右前蹄高举,作踩踏状。其腹下是一个手持弓箭、仰卧在地作垂死挣扎的匈奴战败者,填充了战马腹下的空缺之处。战马表现出既雄宏漠然而又警惕的神情,与足下武夫挣扎的狼狈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粗壮而坚实的马腿,犹如四根巨大的石柱,与马的身躯浑然一体,构成永久性的柱石建筑感。以战马象征西汉政权的强大声威,象征霍去病的赫赫战功,显示出雕刻者运用象征艺术手法之巧妙和艺术构思设计的别具匠心。作品洗练概括,朴拙浑成,是霍去病墓石刻中的杰作。 ☚ 霍去病墓石刻 范南村石猪 ☛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前石雕群中的一件,高1.68米,长1.90米,为汉代陵墓雕刻最优秀的代表作。 马踏匈奴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是汉武帝时 一员骁将,因与匈奴作战屡建战功,深得武帝爱戴。他18岁受封冠军侯,不到20岁又加封为骠骑大将军。有 一次,武帝要为他建造住宅,他拒绝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表现出为国家、民族的献身精神。霍去病六次出击,把匈奴赶到大漠以北,解除了对汉王朝的威胁。 霍去病死后,他的墓作为武帝陪葬墓置于茂陵 一旁,并堆土为 “山”,雕凿十数件大型石雕 ,以为纪念。这种设计实为绝妙的构思,它运用象征、寓意的艺术手法,以土塚象征霍去病当年征战的沙场——祁连山,以虎、豕、怪兽食人等形象暗示战争环境的险恶,使人产生自然的联想,从而超越雕塑本身的时空,在观众心灵上竖起一座巨大的历史丰碑。 《马踏匈奴》是霍去病陵墓雕刻群的主像,同时又是它所讴歌的主题。作者运用动与静、直与曲、大与小等对比的手法,塑造了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 一个是象征正义、胜利的战马,它高大、骏健,以胜利者的雄姿昂首伫立; 一个是象征侵略、失败的匈奴,它渺小、丑陋,蜷缩着身子仰面朝天在马腹下垂死挣扎。 无论作为整体设计还是雕刻形象本身的塑造,霍去病墓纪念性群雕都是成功的,它已成为中国古代雕刻当之无愧的典范。 ☚ 骑兵鞍马俑 跃马 ☛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汉代石刻。又称站马、马踏老人等。为灰白细砂石雕成。长1.9米,高1.68米。一匹轩昂的战马,用四条刚健的腿把长发老人紧紧夹住。马腹下雕一手持弓箭的长须仰面跼蹙老人,首对马咀,两足上曲,手持凶器。整个石刻形象古拙朴素、质朴浑厚,维纱维肖、栩栩如生。是汉代雕刻艺术的代表,是我国石刻艺术杰出的珍品。但因曝露日久,马身石质已有部分剥蚀。 ☚ 卧虎 卧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